老舍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著作差不多也就是文学清浅简练的著作。”[3]为了做到这一点,也为了不使创作过于白话从而失去美的享受,老舍将文学语言中夹杂北京方言,达到了通俗与高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作品中加工改造北京方言中的生活用语,文白相杂,形成了京儿的文学语言。例如“咂摸”、“妞子”、“挨嘴巴”、“打趣”等等。老舍先生在创作中善于将北京方言运用其作品中,也乐于将其运用于作品中。京儿的文学语言已成为他创作的一大特色,甚至成为他的标签,在现当代文坛中可谓首屈一指。与此同时,精心提炼的北京方言增添了朴实色彩。北京话的押韵、俗白、直爽等优点读来平仄流畅、亲切有趣、质朴自然,使作品更贴近生活,深入人心。也正如此,老舍先生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二)京儿的地域民俗
老舍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象一张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绘它。”[4]老舍一生著作颇丰,他的作品无论哪一部都能闻到北京气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各色北京人活灵活现,映现给读者一幅北京各阶层市民的风俗画,带你领略当时原汁原的北京风情和地域民俗。如《我这一辈子》中跟随“我”的所见所闻,读者不仅可以领略早年间裱糊匠的生活——一边伺候鬼神,一边做着“白活",而且可以看到以前北京每到优尔月二十四,北京人流行给关老爷糊黄幡宝盖、马童马匹和七星大旗的习俗。
众所周知,老舍先生出生于一个满族旗人家庭。特殊的民族身份使老舍的京儿小说更是独具一格。老舍本人也利用这一特殊的民族身份在他的压卷之作《正红旗下》中将满族旗人文化大放异彩地呈现出来。一位研究老舍的美国著名学者宁承恩就非常推崇赞誉老舍的这种民族身份写作风格,将其推为满族作家的“三杰”之一。 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3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