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与甲午战争的失败

时间:2019-07-16 19:23来源:毕业论文
甲午战前,中国与日本国力之比并不是完全处于劣势。而战争的结局却是中国的惨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极大降低。此后,帝国主义纷纷而来,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清政府甲午战

摘 要:甲午战前,中国与日本国力之比并不是完全处于劣势。而战争的结局却是中国的惨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极大降低。此后,帝国主义纷纷而来,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清政府甲午战败的原因有很多,而李鸿章奉行妥协的外交方针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37035
毕业论文关键词:李鸿章;和戎外交;甲午战争
Li Hongzhang's diplomatic thoughts and the Sino Japanese war
Abstract:Before the Sino Japanese war,compared with Japan,Chinese ratio is not completely at a disadvantage. But the outcome of the war is Chinese defeat, which resulted in the status of china international dropped down sharply. Since then, the imperialists had followed one another , greatly deepened the semi colonial china.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defeat of the Qing government about the Sino Japanese War, it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the failure of the Sino Japanese war that Li Hongzhang pursued a foreign policy of compromise .
Key words: Li Hongzhang;Rong and diplomacy;the Sino Japanese war
目录
摘  要 1
Abstract 1
一、    李鸿章的“外须和戎”外交思想  2
(一)李鸿章的“外须和戎”外交思想的原因2
(二)李鸿章的“外须和戎”外交思想的内容3
二、李鸿章“外须和戎”的思想是导致甲午战败的重要原因 4
(一) 李鸿章对抗日军战略计划中的失败 6
(二)李鸿章在海军的运用和争夺制海权中的失误  6
(三)李鸿章奉行“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6
三、李鸿章“外须和戎 ”思想的评价 8
四、结语  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与甲午战争的失败
前言
日本在明治文新后,国力得到极大增强,1894年它以突然袭击大清海军的形式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史称甲午战争。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1894年7月至9月为第一阶段,战争是在朝鲜半岛、渤海海域上进行,日本初次取得了胜利,更加刺激了其扩张侵略战争的野心。而当时清政府则采用消极备战的方针,同时主和派占据上风,慈禧太后也逐步赞成主和。1894年9月至11月为第二阶段,辽东半岛开始作为主要战场。随着大清守军的接连溃败,朝廷内部则以主和派为主,中日战局发生了急剧变化。1894年11月至1895年4月为第三阶段,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开始作为战争的主要场地,在日军的海陆军迎合下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大清王朝终因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宣告结束,从甲午战争失败的整个过程看,其失败的因素有多种,而甲午战争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则是晚清重臣李鸿章奉行“外须和戎”的外交思想。
一、李鸿章的“外须和戎”外交思想
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开始在屈辱中挣扎,天朝上国的威严消失了。面对洋人“先进的武器,制作器物技术精良,大炮器械鲜明分列,作战队形整齐有气势,实在不是我们现有的实力能做到的。”的实际情况,李鸿章不得不以“外须和戎”[1]为其外交思想。
(一)李鸿章的“外须和戎”外交思想的原因
李鸿章和戎外交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有着及其深刻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讲,李鸿章作为实力外交论者来看,他较早地意识到,西方列强已经深入中国,不是中国的国力所能抵抗的,“西方列强与大清政府已签订各种条约,现在更改是很难办理的,沿海城市作为他们的通商口岸已经自由开放,这成为清政府与列强的公共地方”,“列强强行要挟的行为,在我看来都是想挑衅我大清王朝”,[2]“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驱赶蛮夷,现在看来将列强赶出中国实在是虚妄的理论,即想与列强保持和平的局面,受疆土,也是不可能的一个保守之举”。[3]这是因为西方列强只论势力不论理,他们以兵力相压,中国要想用嘴巴和语言来战胜列强,这肯定是少之胜数。所以李鸿章认为在敌方国力增强,大清国力渐弱的情况下,对外只好采取与列强和好的方针,遵守所签订的条约,尽力避免与列强发生矛盾,“中外交涉事件,只有遵守签订的条约,以条约来办事”。[4]李鸿章唯一的意志就是坚守条约,使列强无机可乘,在这段时间内尽量争取变法,实现自强,即“内须变法”,[5]这样外交与自强相为表里。李鸿章有这样的认识:列强并不是一定要推翻清王朝,洋人所图我们的只有利益和势力。自周秦以后驾驭外国的办法,长年征战者战争不断,友好往来者则和平持久。可见,和戎外交的实质是承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力图文持现状,从而有所作为。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与甲午战争的失败: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3570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