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者创作的具体作品的角度来看文本情绪。作者生前常常喜欢在胸前佩戴黄色的花朵,等到其去世时热爱他的人们也以撒小黄花的方式来向他作别。这并不是偶然的事情。因为这黄颜色的花朵中或者带有黄颜色的事物中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作者的情绪。在《百年孤独》中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去世的时候天空中飘起了无数小黄花,如纷纷的细雨。这种现象当然不会出现在现实当中,但这又是如此的真实。作者将一个曾经有过好奇,有过追求,有过苦闷,渴望被理解而又不可得的一个人的死亡写得如此诗意化。这种对于死亡的表现让我们忘记了死亡的恐惧,而是从那漫天的花雨中读出了一种苦闷孤独的情绪。如果仅这一处来证明文本情绪似乎略显单薄的话,那么《百年孤独》后文中马乌里肖•巴比伦死去的时候,生前梅梅与他恋爱时常伴他们左右的黄蝴蝶也随之离开了人间。甚至在马尔克斯的另一部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费罗伦蒂纳•阿里萨最后也向费尔明纳送去了一束黄玫瑰。在作品中当小黄花和黄蝴蝶出现时总会预示着一种不祥的结局,于是这其中蕴含的作者苦闷低沉孤独的情绪便自不待言。上面是从作品中的一个物像分析的文本情绪,下面从作品的一个场景来看一下文本情绪。在《百年孤独》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她信以为真,尽管家里将亚麻布铺上长桌又摆上银餐具,只是为了喝一杯掺水的巧克力、吃一块甜面包而已 ”。然而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也有一段颇为相似的描写“每天都要摆好宴会用的桌子,铺上绣花台布,摆上银质的餐具和仿佛在葬礼上用的那种大烛台,就为了让五个幽灵般的人用一杯牛奶咖啡加奶酪饼当作晚餐,这种习惯让她感到羞耻 ”。在这两段文字中人们用庄重的仪式换来的是一顿简单的餐饭,其中所蕴含的生活的无奈是不言而喻的。
文本中的情绪业已存在,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下文将从拉美文化与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文本结构,以及文本对人的内在尺度的解释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并且考察情绪在《百年孤独》文本中的具体表现。
二、情绪的现实来源——拉美历史文化与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的文本情绪并不是空中楼阁,拉美的现实和作者的经历正是文本情绪的现实来源。马尔克斯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做的题为《拉丁美洲的孤独》的演讲中说道“为什么在文学上可以没有保留地赞同我们的独特性,我们在社会变革方面所作的艰难尝试却受到种种怀疑而遭到否定呢……今天值得瑞典文学院注意的,正是拉美这种异乎寻常的现实,而不只是它的文学表现……朋友们,我就是我们的孤独症结所在 ”。由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孤独”来自于拉丁美洲的历史、社会变革和文化等不被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文明”所认可的这样一种现实。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了拉丁美洲对其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6世纪末英、法、荷等国家也纷纷加入到对拉丁美洲的争夺当中。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不仅破坏了拉丁美洲原有的印第安土著文化,而且殖民者所进行的黑奴贸易也将非洲的黑人文化带到了拉美。因此拉美文化可以说是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带有迷信宗教色彩的印第安土著文化和非洲黑人的泛灵文化融合的产物。这种多元的文化对于《百年孤独》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靠纸牌进行占卜的庇拉尔•特尔内拉,以及具有未卜先知能力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就是就是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泛灵文化的代表。其中笃信上帝的费尔南达和马孔多香蕉公司的故事就是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和殖民文化的体现。当19世纪拉美纷纷摆脱殖民统治面对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造成的破坏的时候,拉美国家表现出了对资本主义的失望,于是走上了封建独裁统治的道路。《百年孤独》中第三代阿尔卡蒂奥就是独裁者的代表。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马孔多的领导权交给他时,他便开始颁布各种严苛的命令实行独裁,凡是抗拒他的人都被关在牢房,甚至将公开嘲笑他的小号手枪毙来以儆效尤。整部《百年孤独》无疑就是拉丁美洲的历史现实甚或是全人类的一个缩影。 《百年孤独》中的文本情绪(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37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