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在创办之初并不被看好,但是以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来看,这给了《申报》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海城市的发展对《申报》也有重要影响,上海作为一个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碰撞的一座城市,自由文明化的程度较之其他地方要高一些,各种社会文化因素非常活跃,这也为《申报》读者资源的开发打下了基础。早期的读者群以“士”居多,其间也不乏想通过报纸和舆论了解局势的低层知识分子。但《申报》作为一份商业报纸,通俗一点说它是属于盈利性质的,它的受众不仅仅是知识分子阶层,也包括广大的普通群众。《申报》自己也十分明确这一点,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使其影响力覆盖工农商贾。这说明了《申报》的受众面是很广的,所以《申报》出版的内容不得不迎合大众的口,这也为《申报》发挥其舆论作用打下了广泛的基础。 《申报》的舆论作用就曾在杨乃武案中有所体现。在杨乃武冤案中,《申报》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持续报道,发表了优尔十多篇相关评论,强大的舆论效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得到了慈禧的重视,这对杨乃武冤案的平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报刊发挥舆论作用的成功尝试。《申报》对于事件的关注多采用连续性报道,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新闻是对事件的具体报道,而评论更能反映一份报纸对于具体事件的核心观点,也更容易带动舆论的发展,因此《申报》对于革命的评论也更容易起到舆论的推动作用。 《申报》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报刊巨头,是十分重要的商业报纸。它的影响已经由上海扩展到全国。更有人称其为“报纸的首选”。从杨乃武案可以看出,《申报》的社会舆论作用影响很大。加上《申报》通过降低报纸价格等成功的营销策略,使得《申报》能够广泛的传播。由此可见在武昌起义爆发前,《申报》就已经具有强大的舆论基础。 《申报》“评论”对武昌起义的作用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4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