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诗经》中的四灵崇拜(2)

时间:2019-12-06 21:38来源:毕业论文
总而言之,以《诗经》为载体,以四灵崇拜为切入口,有益于探求西周先民的生存状态,以便更深入理解《诗经》;溯源求之,有益于理解对当下社会中人

总而言之,以《诗经》为载体,以“四灵崇拜”为切入口,有益于探求西周先民的生存状态,以便更深入理解《诗经》;溯源求之,有益于理解对当下社会中人们崇拜“四灵”的文化基因与文化心理。

下面试对《诗经》中反映的“四灵崇拜”的诗篇做一个梳理。

一  《诗经》中的“四灵崇拜

(一)麟崇拜

麒麟,被安排“四灵”的首位。翻阅史书可以发现,虽然后人叙述三代的故事时,常常把麒麟出现与明君执政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古人常称之为仁兽。但是,在《诗经》中仅有一首诗涉及,这是容易引起疑问的,既然后世关于麒麟的传说极多,为何西周时期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创作的诗篇却较少反映?假如按照顾颉刚“层累的历史观”猜想,很有可能麒麟被幻想出的时间,相对于其他“四灵”,大概较晚,先民来不及引用麒麟这一意象赋诗,而后世统治者则需要以麒麟出现暗示自己同为明君,虚构了大量神话。这一推测可能解释了麒麟在先秦的诗文较少出现,而在后世神话中,麒麟则经常出现商周,乃至尧、舜、禹时期。

《诗经》中有一篇《周南·麟之趾》,其中详细描写了西周先民对麒麟的崇拜及其原因:“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各家对于这首诗的理解不一,较为被后儒接受的一种说法出自《诗三家义集疏》。书中介绍说:“韩说曰:‘《麟趾》,美公族之盛也。’” 再引申一些,就可以理解为“美公族之仁德”。这么说的原因有:首先是观“麟之趾”,其特点是“麟之足不践生草、不履生虫” 。即是说麒麟不践踏浅草,更不害生灵,假如把这句视作起兴或譬喻,还可以理解为公族不随意践踏、欺辱百姓;再者说“麟之定”,它的特点是:“有额而不以抵也” ,意思是麒麟不用额冲撞万物,不但心中有仁,行为上更是体现这德行的要求,是对公族的理想标准、要求;最后是论“麟之角”,麒麟“有角示有武,有肉示不用。有武而不用,是其德也” ,同样是反映麒麟或是公族的德行,但更多的是从国家大事来说的,不以武力炫耀,而是追求一种和谐的生存状态,只有这样的特点,麒麟才会被人认为会带来祥瑞。由此,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渴望公族遵从礼乐制度,温驯祥和,希望国家体恤百姓,不追求武力征伐。自此之后,麒麟的意象,就在文学作品里广泛使用。实际上,后人使用时,误以麒麟出现作为贤君执政的标志,而《周南·麟之趾》的作者实际上是指出只有公室如麒麟般温驯,才有开明的统治。因果关系似乎被颠倒了过来。

其实除了仁德的代表外,麒麟还象征着圣人贤君的出世。古人就经常引用孔子哀叹射杀麒麟,表达对时局混乱的不满与愤懑。或许孔子删定诗三百时,正是看重《麟之趾》的教化功能,以求使读诗之人能心生仁德、使君主大夫放弃军备竞赛,像麒麟一样:虽温驯,却祥和,以致天下大同。

论《诗经》中的四灵崇拜(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4280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