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果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里最璀璨的一颗明珠,那么薛宝钗无疑是其中最夺目的一支金钗。这位“群芳之首”从《红楼梦》中数以百计的女性形象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塑造得最饱满、最鲜活、最深刻的角色。她以牡丹载形,冰雪铸魂,于微末处凸显其嶙嶙傲骨。她的气度形象、风韵品性、举手投足间的格调和字里行间流露的傲骨构成其举世无双的风骨。50870
[毕业论文关键词] 薛宝钗 《红楼梦》 风骨
薛宝钗是《红楼梦》的女主角之一,出生于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之一的薛家,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系男主角贾宝玉的姨表姐。她“肌肤莹润,举止娴雅”(第四回)、“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第五回),“含蓄浑厚”(第三十七回),“有涵养,心底宽大”(第三十二回)。薛父早亡,与其母(薛姨妈)和一兄(薛蟠)相依为命,根据前80回的伏线和脂砚斋的批语推测其后嫁与宝玉为妻。后世对薛宝钗的褒贬不一,有人盛赞她是“中国女性的一切美德”的化身,代表了“绅士阶级的女性道德” ,也有人怒斥她为“郑庄、操、莽大奸雄化身” ,一举一动皆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但这些并不能掩盖薛宝钗自身折射出来的锋芒,她的风骨如浴火牡丹一般,灼灼其华。曹雪芹以牡丹喻宝钗,赞的是其卓尔不群之姿,叹的是其遗世独立之态。
一、“风骨”与“风”和“骨”
“风骨”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源于传统相术 ,汉魏时期以相术的察人之法来判断个人才华、品评人物, 当时所谓“风骨”,一般就人物容貌气韵方面的特点而言。“风骨”一词始见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正式成型于刘勰的《文心雕龙》之《风骨》篇。 之后常采用“风骨”来品评文书画的风格。但对于“风骨”的理解和定义,学术界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还未达成共识。
关于“风骨”中“风”的定义,《毛诗序》有言:“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自然界中风乃无形之物,可它生生不息又有鼓动万物之力,于是中国美学将其内涵外延,拓展为如风一般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之意。《世说新语·任诞》又言:“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其父” 此处道出“风”的另一层涵义,是对人的性情品格及气质形象的审美。可见“风”是对生命之美形态的一种描绘,用于品评人物时多意为美好的形体、上乘的性格、优雅的气质和的优美生命。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明确提出:“是以怡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於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此文中“骨”为作品在文辞方面能达到完善境界而具有强烈的感动读者的力量之意。“骨”原意指生理骨骼,骨骼是内在结构,外在的皮肉只能表现出其模糊的轮廓,骨骼又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因此“风骨”一词中的“骨”蕴含着丰厚的理性内容与文化沉淀,属于事义和语辞的范围。
二、从宝钗的性格和处事方式看其风骨
宝钗的性格是表面上圆滑世故,而骨子里耿介孤高又愤世嫉俗。宝钗是出了名的“冷美人”,才有六十五回兴儿与尤二姐的玩笑——“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宝钗素性淡泊、抱朴守拙,不爱花儿粉儿也厌恶熏香,唯有发病时服用的冷香丸让她沾染上异香异气。红楼梦里秃头和尚唯一度化并成功的人便是宝钗,溯源第七回,借周瑞家的之口,说出的冷香丸配方。十二对应十二钗,寓众之意;牡丹、荷花、芙蓉、梅花乃四季;白为冷色,照应宝钗“山中高士晶莹雪”的气质;“蕊”为花之精魂所在,非此等非凡之物不能息宝钗凡心偶炽之热;雨露霜雪是为炎凉,蜂蜜白糖和黄柏意为甘苦。脂批“历着炎凉,知着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冷香丸’,又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冷香丸乃宝钗一生之写照,此冷绝非冷情冷性冷漠冷心,切记切记。然此冷何冷?冷眼看他起朱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那乌衣巷再不姓王,莫愁湖边鬼夜哭,凤凰台上栖枭鸟。 富贵荣华不过南柯一梦,最易冰消,从不留一丝痕迹。冷眼旁观之意 ,此其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乃宝钗于众人的态度,对权势,她无惧于得罪;对弱质,她不吝惜关怀,此其二。宝钗博爱众人,不问贫富贵贱,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 ,不偏爱,不疏远,罕言寡语的冷面方为三冷。 甚至对贾环这种戏子都敢戏弄的人也一视同仁,送了礼物,“且说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第六十七回)纵观红楼梦,薛宝钗是赵姨娘唯一推崇之人,她只流露了一丝善意,却似焰火于黑夜中迸发了无限光明。 论薛宝钗的风骨: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5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