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不仅刘皇叔继承大统的理想恐将破灭,就连现在的军事实力也难以保全。曹操退出历史舞台,孙权将独当一面,三分天下将演变为二分。刘备军团将与兵强马壮、实力雄厚的孙权集团两相对峙,没有了第三方力量的制衡,而两种实力对比的结果不是势均力敌,恰是你强我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利益当前,形势演变,孙刘联军很难维持共同抵御外敌时的同心协力。摆在刘备面前的形势是:集团的力量远远不足以与孙权抗衡。刘备手下战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谋士不过诸葛孔明一人而已,兵力仅万余人,且依附刘表,栖身处于曹操和东吴夹击之下的荆州,无固定安稳的根据地,敌强我弱,如何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这是摆在诸葛亮面前的首要问题。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东吴孙权的军事情况,江东孙权,依靠父兄基业已过三世,依凭长江天险,割据江东,且政治开明,招贤纳士,民风开化,占尽地利、人和之便,实难破之。同时不得不提的是孙权麾下的大将谋士,周公瑾雄心大志、胆略过人,吕子明韬略常出奇制胜等等。两大集团此时发生对抗,刘备一方必然兵败如山倒,本就不大的势力范围也势必难以保留,悉数为孙权夺得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赤壁战后对刘备集团最为有利的局面是保留曹操一方,暂行缓兵之计,借以牵制孙权集团。由此可见,此时放曹操一马是刘备集团的不二选择。
(二)诸葛亮智慧,有意派关羽放走曹操
由上文得知,刘备集团首席军师诸葛孔明有意让曹操在华容道逃脱。而放走曹操的这一任务由谁来执行呢?这是个需要思虑周全的问题。回顾一下战情,此时孙刘依然是联军,要实施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计划,必须让孙权周瑜无话可说。在赤壁之战中,对孙权一方而言,其目标有两个:彻底斩杀曹操打垮曹军与趁趁势削弱刘备的力量。除掉曹操,孙权无疑会成为天下最强者,此为孙权最大的利益所在,实现吴国称霸天下。刘备一方本身实力弱小,人势不旺,如果在赤壁一役中不幸被继续削弱军事实力,那刘备集团对孙权集团的威胁就更加小而又小了。刘备一行人虽然想除曹操而后快,但是刘备为求自保与日后的发展并不能让曹操在此时战亡。与此相反歼灭曹军却是孙权最想看到的结果,一方筹谋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消灭曹军、擒贼擒王,另一方却妄图利用曹操来制衡孙权军事力量,这就出现了矛盾,而且是不可调和的。刘备若在能够一举歼灭曹军的关键之际公然放走曹操,必然引起孙权与周瑜的不满,破坏孙刘的结盟,甚至很可能引来孙权集团对刘备的反戈一击。面对种种复杂情况,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定要想到一个万全之策,既达到放走曹军实现自保,又要让孙权集团哑口无言。
以当时曹操之势,赤壁大败,死伤无数,必是军心动摇,如惊弓之鸟、草木皆兵,败军何须关羽此等级别的大将前往歼灭?只需一员普通战将便可轻取曹操首级,将领一死,群龙无首,必势如破竹。但在华容围堵曹操的人必要领会诸葛亮之意,张飞性情刚烈,有勇少谋;赵云谨慎,但此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关羽与刘备手下的张飞和赵云两位战将不同,自古以来关羽就被赞为“义绝”。
选择关羽华容道伏击曹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关羽是刘备的桃园三结义的好兄弟。诸葛亮深知关羽在刘备军中地位之高,刘备万万不会因为军令而斩杀了与自己情同手足的结义兄弟。《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1]这一回合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刘备对关羽的深厚感情。关羽父子被害的消息传到成都,刘备大叫一声,昏倒在地,从此不吃不喝,每天只是痛哭不止,连眼睛都哭出血来,发誓要引兵为关羽报仇。刘备在成都南门外亲自主持招魂祭奠,终日号哭不止。所以诸葛亮深知即使关羽违反军令状放走曹操,刘备亦会拼死力保关羽,不会轻易让关羽命丧刀下。正如诸葛亮所料,就在关羽被推上断头台的一霎那,刘备大叫“刀下留人”。关羽对刘备是功臣更是兄弟, 治罪之事自然容易蒙混过关。 从文学与历史双重角度论华容道(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58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