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宋词中亭台楼阁的文化意蕴(2)

时间:2020-11-02 21:47来源:毕业论文
在此时,亭台楼阁就好像被赋予了某种魔力,打开人们心中关闭已久的情感的闸门,让人们尽情的宣泄心中的情绪,积极的也好,消极的也罢,这些都不重

在此时,亭台楼阁就好像被赋予了某种魔力,打开人们心中关闭已久的情感的闸门,让人们尽情的宣泄心中的情绪,积极的也好,消极的也罢,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思绪万千,这足以让他们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了。 

一、亭台楼阁的历史追溯

亭台楼阁出现,早在秦汉以前就开始了,可以说其历史是与中华文明是相同步的。在统一的秦王朝以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雅•灵台》和《邶风•新台》等篇目的记载。在此之后,亭台楼阁就像百姓家里的生活用品一样,广泛的出现在各个文学作品之中了。随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人们审美思想的变化以及审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喜欢在亭台楼阁上吟诗创作。东汉王粲的《登楼赋》、魏晋南北朝王羲之的散文《兰亭集序》、谢灵运的诗歌《登池上楼》,再到中国封建社会巅峰的唐代社会,歌咏亭台楼阁的作品数量和规模更加庞大,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之涣《登鹳雀楼》、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黄鹤楼》、杜甫《登岳阳楼》、李商隐的《安定城楼》和被称为最经典的美文之一的《滕王阁序》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到了宋朝,亭台楼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宋词里,达到一个巅峰的状态,黄庭坚的《登快阁》、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舜钦的《沧浪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这些名篇将亭台楼阁自然地融入文学作品中。与此同时,宋代词人们也不甘落后,纷纷把亭台楼阁写入作品中,流传至极的也不在少数,如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张舜民的《卖花声》(题岳阳楼)、陆游的《水调歌头》(多景楼)、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也都是经典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风格不重,有的把它当作感情抒发的舞台;有的以此为景,表达心中情感。这些作品和特殊的格式,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百花园中独秀一枝。 

二、亭台楼阁类诗词兴盛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中国古代文人之所以选择在亭台楼阁吟咏诗词,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源自古代文人的登高情结。这种特有的情结,极大的影响了文人的文学创作内容和创作方式。亭台楼阁,想必也是最适合文人登高临远的地方了。二是文人这种登临有感的情结和宋词的感伤色彩有着某种契合之处。建筑既是物质的,也是有魔力的,它能对人的审美和思想产生作用,它们有些就是为了满足某种现实需求而建,例如古时诸侯间一起盟誓时而建的台、诸葛亮借东风临时建造的七星坛。宋词以其独特的创作体例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能够让文人更加自由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宋词每句长短不一,韵律感很强,加之可以谱曲吟唱,因此备受文人青睐。亭台楼阁的建筑特色、与自然风景所形成的环境,更是直接感慨了登临其中的、在当时社会中具有丰富生活阅历和渊博文化修养的文人们, 登临后便自然而然的创作出丰富的文学作品。我们从中既能感受到文学的美感,更能体会到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三是与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有关。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实力相对较弱的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尤其是靖康之难后,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深深的耻辱中,国破家亡对于饱读圣贤书的文人们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为他们情感的集中迸发提供了一个空间。

宋词中亭台楼阁的文化意蕴(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405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