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生活的时代,门阀制度严格。尽管鲍照德才兼备却也只能屈居下僚,而许多出身世族大家的官僚们却没有操守,随波逐流。笔者认为鲍照的《梅花落》确是像余冠英先生说的“讽刺无节操的士大夫”,但却是通过对梅“徒有霜华无霜质”来讽刺那些家世显贵却无节操的士大夫。他们像梅一样出身高贵,很难保持本质。
在鲍照《梅花落》里梅花并没有被赋予不屈不挠、高洁的人格寓意。人们赋予梅花某种高贵的品质,推梅花与松、竹为“岁寒三友”,从而对梅花产生特殊的喜好这都是后起的观念,南宋以来,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之说盛,但不能够把它移用到鲍照的时代。诗歌中梅花意象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具有崇高的人格象征,从被讽刺到被推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流变过程,笔者将对此进行梳理和探究。
二、梅花意象在诗歌中的流变
文学中对于梅花的审美是一个漫长且不断发展上升的过程,从魏晋到宋元,梅花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六朝时期,女性中便有了“梅花妆”,而文人更是逐渐挖掘美化的美,梅花在我国民族文化中的地位更是一路飙升。文学中对梅花的审美认识过程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经历了先秦时期的果实应用,魏晋南北朝发端,中唐以来的发展,宋元以来的品德象征。
梅花意象在我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4):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