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饥饿的女儿》新时期中西文学的联结尝试(3)

时间:2020-12-03 19:32来源:毕业论文
是的,我有责任,如果我多想着你一些,应该是有过一个挽救的机会,至少是死前安慰你的机会。但我没顾得上你。[3](p145)这段文字是六六在历史老师

“是的,我有责任,如果我多想着你一些,应该是有过一个挽救的机会,至少是死前安慰你的机会。但我没顾得上你。”[3](p145)这段文字是六六在历史老师自杀后的内心独白,其中她对历史老师的称呼直接用“你”而非“他”。显而易见,虹影已将叙事角度切换为当年“我”即六六的身上,而表达的也是回忆中的六六正在经历着老师突然离世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外视角的叙述与内视角对往事的回忆相得益彰,读者的视线仿佛跟随着“我”的视线而不断移动,随着“我”将故事看得更清楚,并一步步理解“我”的行动,接近故事的结局。六六从小对食物的无限渴望,发现自己总是家里和社会中似有似无的存在,与历史老师情感的你来我往,家人之间的漠视。这些片段是虹影根据回忆点滴堆积成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情节逻辑严密,充满节奏感的小说叙事和语言结构。虹影在宽广的写作视野中讲述着特定历史时期内的女性对于社会和历史的独特感受,同时表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饥饿的儿女》在出版后直接被贴上了“虹影最著名的自传体小说”的标签。故事中的六六就是虹影自己,清淡的笔触,生活的灰暗,因被称为“读虹影自己”的光环所闪耀。把自己的生命历程毫无保留的完成在自己笔下的故事里,虹影的小说就是在寻找自己而构筑的一个个遥不可及的人生境界。《饥饿的女儿》中,六六才是她的代言人,极力想和六六这个人物合二为一才是虹影的写作初衷。关于个人的童年和成长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来说,处于青春期的六六内心的喜怒哀乐都是对人性的一种别样的展现,虹影利用这样的一种特别来反映人性的灰暗和卑微。小说文本中,主人公六六处在尴尬的私生女身份,性格孤僻而忧郁。她和父母的关系一般,与兄弟姐妹更是冷淡。特殊的身份和苦难的生活给了六六双重的饥饿感,这正是虹影曾经所经历,所感受的真实处境。只有回溯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某一处境之下,某一段历史之中,才能弄清后来发生的一切是怎么一回事。因此,虹影是经历了深刻和真诚的回忆的。

从创作《饥饿的女儿》开始,虹影开始审视民族、历史、文化等等互有联系的部分,并继续保持现实主义的平实。虹影利用海外作家的优势,以一种全球化的视野来关注那些特殊甚至敏感的后现代所遗留下来的难题,并回到现实生活有关生存和命运的的关注上。虹影写的是一个来自中国最底层的普通家庭,并不是西方人早先所了解的中国式大家庭。作品中所营造的家庭环境与家庭关系是特殊的,亲人之间的描写也都很特殊。在作者歌颂亲情的大背景下却写出了另一方面西方人想要在东方人的作品中看到的一种比较复杂的情愫。这样的抒发不是单纯的亲情,而是中国人的“大家庭关系”中也包含着很多矛盾冲突。虹影想借由这些一次次的冲突来展示人性的弱点,作品试图深入家族细微关系之中,让所有读者看到最基本的社会层面显示出人性之间的冲突。

虹影在文本创作中完成了以异国读者为受众,自己塑造出中国人形象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创作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对自我身份的一种塑造。这样的塑造具有个体化倾向,同时也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认同。她是站在比较的高的精神维度上审视历史与社会现实,审视生命,在展示人物的独特的个性禀赋之中,写出人物各自不同的内质和复杂的人性面貌。虹影利用其特殊的创作身份和海外创作环境来尝试对东西方文学做出一次联结,一方面能在他者的眼光中发现自我,同时能在自我创作中再次回望自我。 《饥饿的女儿》新时期中西文学的联结尝试(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561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