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土地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土地维系着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一切,食物、水源、衣着等都来自于这片土壤,而更加重要的是,即使国家、民族等都不复存在,只有土地是牢固的,它不会因这些东西的消失而转移。土地是人们心中最后一片净土,土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在作家阿来的心中,它是民族的象征。书中曾言:“在我所受的教育中,大地是世界上最稳固的东西。”[3](P58)小说进行到后面高潮,一切终将尘封,尘埃落定,土司麦琪和他的夫人全部殒命,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土司寨子,一切尘埃落定时,而作品中是这样叙述的:“越过大山口时,我回首望了望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看了看麦其土司的官寨,那处,除了高大的官寨已经消逝外,并没有看到很多战斗的迹象。”[3](P376)“那些曾经土司们统治的河谷,天气晴好时,阳光灿烂的午后,到处是这样猛然而起的小小旋风,夹杂着烟尘和枯枝败叶在晴空下翩翩起舞。”[3](P376)“旋风越旋越高,最后,在高处一炸而散。里面,看不到的东西升到了天界,看得到的是尘埃,从空中猛然跌落,罩住了乱石。但尘埃毕竟是尘埃,最后还是重新落入了石壁间的缝隙里,只余寂静的太阳在废墟上闪动了。我眼中的泪水加强了闪动的效果。”[3](P376)至此,存在于中国西北、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部落的土司制度宣布瓦解。作家隐约传达着淡淡的忧伤。在民族和国家面前,一切都是如尘埃般细小的,人是细小的,人生是细小的,战争是细小的,欲望是细小的,权利是细小的,它们都如尘埃般飞扬于天地,飘落于天地,归于尘土。或许当民族都不在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绝望痛苦的氛围笼罩天地,传达着无限的失落与挫败感,渲染了模式的绝望孤独感。作者以此表达了对民族、对家园遗忘的深深忧虑,这样的忧虑像尘埃一样飘散在作品中的各个角落。阿来写作的20世纪90年代,人性开始泯灭,信仰开始迷失,尊严将被践踏,欲望占据人性的主导地位,像尘埃般蔓延至社会的各个角落,整个社会及社会中的人群逐渐堕落腐败,作家感到深恶痛绝,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他开始忧思着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中国,将以上的腐朽追求比作“尘埃”,在作品中使这些腌臜的不好的东西都最终归于尘土、消失全无。在《尘埃落定》中,麦其土司与汪波土司等人物,活跃在嘉绒藏区的政治舞台上,依仗代代承袭的土司制度,尽情拥抱权利,享受权利带给他们的极大欢愉,他们的存在甚至一度可以决定他人的生死,可人们的欲望却并不是牢不可破,它们的结局也只是以死作为他们生命最终的依归。在作家看来,他们无疑是可悲的,他们所拥有和追求的一切物质到最后终成一场空,归为虚无。民族的尊严在时代洪流到来时是否能够屹立不倒,这是作者在忧虑的问题,不也正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吗?
论阿来《尘埃落定》中的民族忧患意识(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