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吴鞠通《温病条辨》历史背景(3)

时间:2021-01-20 21:39来源:毕业论文
全书共分为七卷: 卷首,原病篇(引经十九条)历引经文为纲,分住为目,原温病之始。 卷一,上焦篇(法五十八条,方四十六首)凡一切温病之属上焦

全书共分为七卷:

卷首,原病篇(引经十九条)历引经文为纲,分住为目,原温病之始。

卷一,上焦篇(法五十八条,方四十六首)凡一切温病之属上焦者系之。

卷二,中焦篇(法一百零二条,方八十八首,外附三方)凡温病之属中焦者系之。

卷三,下焦篇(法七十八条,方六十四首,图一首)凡温病之属下焦者系之。

三焦篇共二百三十八法,一百九十八方。

卷四,杂说,杂说,救逆,病后调治。

卷五,解产难,专论产后调治与产后惊风。

卷六,解儿难,专论小儿急、慢惊风、痘证。[12]P9-10

因为这本书仿效了名医张仲景《伤寒论》的写作方式,它以条文分证,更加方便读者的记忆,所以称为“条辨”。又在条文的后面自加分注,一目了然,使读者方便理解,防止了后人妄加注释,歪曲作者的原本意思。“三焦篇”是《温病条辨》的主要内容,它的特征是以“三焦”为纲,病名为条目,把六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辩证交叉于三焦的各病之中,系统而全面地说明了温病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治疗的规律。

(2)《医医病书》简析

《医医病书》,是吴瑭七十四岁时所作。清道光辛卯年(1831年)成书,当时未曾问世。全书共两卷,吴鞠通编写此书有两个目的“一以医流俗之弊”,“二可补《温病条辨》缺少内科杂病论治之不足”。1915年曹炳章增订此书时将其内容分为四篇,即学医总论、病理总论、证治要论和用药统论。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吴鞠通写作本书,还是受朋友所托,此朋友即浙江绍兴胡沄。胡沄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冬天于北京会试下榻于爱新觉罗·毓君书斋,偶遇吴鞠通,见吴谈论甚豪,上下古今,了如指掌,胡沄甚为佩服。吴鞠通见胡沄体肥嗜肉,暗中对爱新觉罗·毓说:“胡君不久将得中风。”胡沄知道后,心里十分惊讶,想父亲已经患了热痹,手足拘挛,他自己的心里也经常感到害怕,这个时候听吴鞠通说自己将有中风的征兆,十分惊慌,于是他亲自登门向吴鞠通求教。吴鞠通仔细诊查,耐心解释,使胡沄感到十分惊异,所论与时医大不相同。胡沄本也通医,然还是不大相信。直到第二年春季,吴鞠通将《温病条辨》给他看,胡沄又发现吴鞠通治病颇有效果,非常诧异,这才相信吴鞠通有真才实学,因而请吴鞠通为其治病,效果十分明显。此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因胡沄的夫人、父母都先后因庸医的误诊而丧命,他本人曾经被时医补阴之误,请吴鞠通写书来识别分辨,于是吴鞠通写了《医医病书》。这就是《医医病书》的由来。

该书属于医论、医话类著作,代表了吴鞠通先生的晚年的学术观点对全面了解吴鞠通的学术思想对如何学习传统的医学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他的这些观点,不仅充实了中医体用学说的内容,可作为研究脏腑学说的参考,而且对指导当今的用药也有积极的意义。

(3)《吴鞠通医案》简析

《吴鞠通医案》是后人辑录吴瑭自乾隆五十八年(1793)以迄道光十三年(1833)近四十一年的实践记录。这四十一年正是吴鞠通离开“四库馆”在京城以医鸣世治病救人的的黄金时期。也是先后完成三部不朽著作的人生顶峰时期。该集清末时就有抄本出现,但因“藏者亦秘不示人”,故未能大量流行。至1916年绍兴裘吉生等人予以整理编辑,才大批出版。医案是吴瑭医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目前有三个版本。其一为裘吉生四卷本。该本由高汝贤在1886年前,从下灶胡氏处抄录。高氏“常置案头,用之师法,友人见者,均叹为良书,转相传抄,于几日不暇给。”1916年交给社友裘吉生刊行,版藏于绍兴。196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其作了校正排印发行。其二为金月笙五卷本。该本金月笙将《吴鞠通医案》手稿,分类编次,定为五卷,于1916年杭州有益山房刊印,后由绍兴曹炳章重新校定,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其三为王绪鳌点校本。该本以丹井书屋旧藏抄本《吴鞠通先生医案》五卷十六册为底本,兼取各版本之优点,互相补充,删其重复,改其衍文讹字,并在文字上详加校勘,经整理定为四卷。文献综述 吴鞠通《温病条辨》历史背景(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864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