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人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文学方面,在现存的资料基础上也被多次研究,军事上有顾宏义先生的论文《李纲与姚仲平劫寨之战》,文学上有张丰先生论文《李纲研究》、刘义先生论文《李纲诗歌研究》、郑淑榕女士研究报告《李纲及其诗词创作研究》、张高宽先生研究论文《李纲《《梁溪词》与豪放词刍议》、许瑶丽女士《李纲辞赋简论》等研究与论文。本文旨在通过对李纲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中存在的“军旅”、“山水”、“酒”等三个意象的具体研究,浅析把握作者为什么在其作品中大量使用这三种意象,概括出这三类意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得出这三类意象的作用及其内涵。
2。李纲诗词中军旅类意象
李纲终其一生都是为国为民的情操,面对金兵南下,即将国破家亡的危局,李纲毅然投身其中,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被放逐在外的李纲被朝廷召回,担任太常少卿,当年冬天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只取宋都开封,举朝上下毫无对策,李纲顶住了投降派的压力,力主宋徽宗让位给太子赵恒,(真宗)“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1】金人见强攻不成便开始诱降,在对峙过程中宋廷上下投降的屈辱气氛又弥漫开来。
开封守卫战因为李纲力挽狂澜才获得胜利。但在战事之后李纲即遭到了宋钦宗的清洗。李纲以其优秀的军事才能和独到的政治远见,对他身处的时代和朝廷有巨大的贡献,但是当权者的懦弱投降,对他的报国之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导致在现实中他无法为了社会做出更多的实际贡献,所以在他悲愤之余做了大量的诗词,以“征骑”位主要意象,融进大量的历史典故,做了非常多的优秀诗词。尤其是在“靖康之耻”还没发生的时候诗人的一腔热血还未冷却,报国之志十分昂扬。那时的李纲充满了雄心壮志渴望建功立业,挥军北上直捣龙庭,为国家平定战乱,御敌于国门之外。
因为李纲有丰富的军旅生涯,所以其创作的包含“军旅”一类意象的诗词有很多,出现频率较多的有“十万骑”、“莽军百万”、“旌旗”、“貔貅”、“八千戈甲”、“长弓大箭” “鞍”、“擒贼”、“铁马嘶风”、“金戈”等极富军旅色彩的意象。其具代表性的句子有:
“勒兵十万骑,横临边朔。亲总貔貅谈笑看,黠虏心惊胆落。”《念奴娇·茂陵仙客》
“想莽军百万,旌旗千里,应道是,探囊取。”《水龙吟》(光武战昆阳)
“肥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冢。”《喜迁莺》(晋师胜肥上)
“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
“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喜迁莺》(真宗幸澶渊)
“六代兵戈王气销,山围故国自周遭。”《金陵怀古四首》
“东南正戎马,戈甲照江干。”《同李似之游蒋山》
“我今惟愿兵戈息,归作梁溪老钓瓮。”《舟中读书有感》{2}
诸多的军旅意象主要是作者面对这动荡的时局,渴望奉献出自己的才能,力图还社会以太平的宏愿。作者将这些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灵活使用,充分的展示了他的诗词才华。在不同的诗词中表现出沉郁顿挫、雄深雅健、豪放悲壮、婉转缠绵等不同的艺术风格,让我们体会到了李纲的不同艺术情感。 宋朝李纲诗词中意象浅析以军旅酒山水为例(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