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莫言《红高粱》的叙事艺术创新及影响(3)

时间:2021-11-11 20:43来源:毕业论文
由于《红高粱》故事比较丰富复杂,为了梳理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在必要的时候作者不得不采用倒叙的手法。在很多的小说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倒叙

由于《红高粱》故事比较丰富复杂,为了梳理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在必要的时候作者不得不采用倒叙的手法。在很多的小说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倒叙的运用,因其应用的广泛性,即使是比较古老的叙事手法,仍然可以看作是现代小说的一个基本特征。

(三)预叙

与倒叙相对应的是预叙。预叙即将未来的故事提前讲述。预叙能事先为读者揭晓故事的结果,使读者对结局的期待瞬间消失。尽管如此,预叙这种写作手法仍然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被普遍运用,例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中四位小姐的名号“元”“迎”“探”“惜”,就披露了他们的命运和结局,预叙了“原应叹息”的悲剧结局。而在《红高粱》中也有这种预叙手法的使用,在文本第三段,原写行军的刚刚开始,却突然着笔于父亲奔向了属于他的无字墓碑,奔向了他的那块枯草丛生的坟头。在这段叙事中,父亲已经去世并且在火红的高粱地里有一块墓碑,但是在这段叙述以后,文章中“我”父亲继续跟着“我”爷爷打击日寇,还好端端地活了很长一段时间。通过这段描写,作者向我们预示了“我”父亲的结局——静静地躺在了这片孕育他,生养他的高粱地里,永远的留在了这块见证他一生传奇的高粱地里,安息着。文献综述

事实上,尽管预叙提前告诉读者未来发生的故事过程或是最终结局,打破了读者对于文本的阅读期待,但也同样造成一种悬念式的阅读诱惑,产生另一种性质的问题心理和紧张心理,在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阅读文本来寻求答案,寻求心理紧张的慰藉方法。由此可见,预叙不失为莫言《红高粱》的叙事艺术的一大特色。

二  叙事视角:灵活的视角切换

对文本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称之为叙事视角,是小说的重要因素。叙事视角涉及两个方面:首先,故事的讲述者,不同的讲述者,讲述故事的视角和口吻也是不一样的。叙述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全知全觉”和“有限视角”,前者即作者无所不知,历史和现实事件都知道,后者即作者完全依赖故事中人物的视角来看文本中的世界。其次,故事的讲述者不同,文本采用的人称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势必会涉及叙述人称的问题,即是选择“第一人称”我还是“第三人称”他来讲述故事,前者给人真实感,亲切感,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后者比较自由灵活,不受约束地出入文本人物和故事情节中。传统的小说较多采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以全知的眼光讲述小说中人物以及情节,还有的以“我”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了限制。现代小说则更多地采用全知全觉和限知视角综合运用的方法来叙事。《红高粱》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方法,以“我”的视角全知讲述祖辈的传奇故事,又以“我”爷爷和“我”奶奶这种故事中人物的限知视角真切体现当时的情感体验。

(一)“我”的视角

小说一开头就写道“我”爷爷,“我”奶奶,“我”——既是第一人称又是全知视角。《红高粱》的第一段作者交代了小说发生的时间是1939年古历八月初九,人物是爷爷、奶奶和我父亲以及小说的事件是父亲跟着“我”爷爷去伏击日寇,这是故事的开端,写了爷爷奶奶之间的简短对话,在场的人物是“我”父亲豆官,是祖辈父辈的故事。这一叙事片段的特点在于“我”抽身于故事之外,知道祖辈之间的对话,并且了解父辈的思想情感,这种对往事的清楚程度又分明体现“我”在故事中。除此之外,例如奶奶临终前那段意识幻觉,叙述结构仍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人,更是有违常规,然而作者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毫无生硬突兀之感。这种叙事视角的呈现和转换是莫言小说的一大特色,在莫言的小说中非常普遍。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莫言《红高粱》的叙事艺术创新及影响(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470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