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鳞爪》这篇散文以诗化的语言将巴黎的大街小巷生动细致地描绘出来。语句情感真挚饱满,韵律节奏明快生动。“朝雾渐渐的升起,揭开了这灰苍苍的天幕,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的上腾,渐渐的不见,仿佛是朝来人们的祈祷,参差的翳入了天听。”[3]这一段描写完美地诠释了徐志摩散文“诗情画意”的语言艺术,巧妙地运用反复、排比的手法,从形状,颜色等多角度描写炊烟,将再平凡不过的景象描绘得如水墨山水画一般引人入胜,读来朗朗上口,闭上眼仿佛散文中提到的一切都像电影镜头般在脑海里切换着,仿佛读者也跟着作者一起领略了巴黎的盛世繁华。在此不得不赞叹志摩对场景的描写的形象逼真。
徐志摩驾轻就熟地遣词造句,不但使它们简明扼要,而且赋予它真情实感,使得语句的串联浑然天成,同时又不限于言辞的修饰,注重对生活的反思。或者直抒胸臆,或者婉转动人,有时慷慨激昂,有时抑郁愤懑。读来回味悠长,别有深意。
“提到徐志摩的散文,不得不提到‘康桥情结’。诗《康桥再会吧》《再别康桥》与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这三篇诗文就组成了徐志摩的‘康桥情结系列’。”[4]康桥的静谧安然、康桥的山清水秀使徐志摩对康桥恋恋不舍,康桥是徐志摩一生短暂搁浅的港湾,更是他一生中最眷恋的所在。这些熔铸成了诗人浓得化不开的“康桥情结”。而离开康桥之后的徐志摩感受到国内的生活远没有“康桥时光”来的惬意温存,为了生计整日忙碌奔波,让诗人在诗文中对康桥不断追忆描摹,以文字寄托自身对康桥的怀念。“康桥情结”使徐志摩对“诗情画意”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诗化特征”是徐志摩散文最显著的语言风格。读徐志摩的散文,只觉得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他的譬喻层出不穷,联想生动活泼,排比井然有序。字里行间都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字驾驭功底。他对长短句的把握恰到好处,通过精心的构思和恰当的处理巧妙得将文字的音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散文《想飞》中描摹云雀的精彩语句将云雀的形象塑造的活灵活现。“一起就冲着天顶飞,小翅膀活动的多快活,圆圆的,不踌躇的飞,它们就认识青天。一起就开口唱,小嗓子活动的多快活,一颗颗小精圆珠子直往外唾,亮亮的唾,脆脆的唾,它们赞美的是青天。瞧着,这飞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刺刺的一屑,直顶着无底的天顶细细的摇……”[5] 这一段生动形象的画面描写,言语间像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般充斥着童趣,“豆子”,“芝麻”等质朴又贴切的比喻将整个场面连缀起来,毫无违和感。同时描写又不受限于单个感官,从视觉到听觉,浑然一体,后面关于云雀的鸣叫的描写,言简意赅,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似乎只是在写景,却融情于景,将现实生活里无法实现的愿景寄托于文字。飞,只是一种象征,徐志摩所追求的飞,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解脱。飞,便是不受任何束缚,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飞令人心驰神往,而徐志摩的一生,无时无刻不被命运的枷锁牵扯着,无论是理想或是爱情,都受到时代的压抑,他将心中对自由的渴求以及无处排解的苦闷化为“诗情画意”的文字,熔铸成了这篇《想飞》,这样的散文,撇开平仄音韵,即使说是一首抒情的长诗也不为过。 徐志摩散文的语言艺术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5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