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五、结论 9
六、参考文献 。11
七、附录。。。13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面临一定的压力。 同时又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国家于2015年第十八界五中全会提出“全面二胎”政策,就现实压力来说,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都是充足的,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日趋严重。而此时出台的二胎政策对师范生来说或许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随着择业自主性的增加,我们必须要考虑如何根据市场择业的需求并结合自己的特质合理地确定自己将要进入或变换的职业。由于人与人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大学生可能在择业时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有的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现实因素理智的做出职业选择;有的人则在面临困难时会退缩;有的则希望他人帮自己做出决定;而有的甚至会凭着主观感觉盲目冲动的做出选择等等。与此同时如何才能够让大学生正确地看待未来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就是“职业可能自我”(work possible selves)所要探讨的问题。并且如何让个体在面临工作时做到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可能自我,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准确做出最佳的决策一直是每个毕业生都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有关职业决策风格和职业可能自我的关系问题就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所谓职业决策风格,是个体在做职业决策中表现出来的习惯途径或行为偏好。可以理解为个人关于决策行为的个性特征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体现[2]。它的分类会由于研究者的分类标准而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在本研究中将职业决策风格分为理智型、依赖型、逃避型和直觉-冲动型。当前关于职业决策风格的研究内容较集中。如2007 年 10 月薛海波对消费者购物决策的风格进行了研究,回顾了 20 年来采用 CSI 研究消费者购物决策风格的发展历程,对相关文献做了梳理和评述,并对 CSI 在我国的本土化应用进行了展望[3]。2009 年 4 月田永霞对中小学校长决策风格进行了研究,发现校长决策风格的实际情况[4]。
职业可能自我的概念最初来自可能自我。Chalk等认为个体使用来自其自我认知图式的信息建构自我意象,这种意象最终将落实在一种关于工作的自我概念上[6]。Pisarik进一步明确地指出,职业可能自我是未来的表象,表现为对自我在职业中的表达和执行的希望和预期,是个体根据工作价值进行描述的[5]。基于上述理解,牛媛媛根据研究的特定对象,即处在求职阶段的大学生,将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定义为:“大学生对未来工作中所要表达和实现的希望和预期自我,以及需要避免的恐惧自我的表象”[1]。即职业可能自我分为三个部分,依次为职业希望自我、职业预期自我和职业恐惧自我。因而,职业可能自我的良好发展会推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决策的发展。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所以大部分学校会在各个学院开展相应的职业辅导课程。但由于每个学院教学安排的不同,所以有的学院可能会让学生大一便接触到职业辅导并进行正规的课程,也有的学院可能会直到大四毕业生快要毕业的时候才进行相应职业辅导课程。我们都知道是否接受过职业辅导也许会让大学生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式,使得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实力以及就业前景有更好的了解,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是否接受过职业辅导也许会对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或择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职业可能自我和决策风格。当前有关职业决策风格的研究很少就职业决策风格与职业可能自我关系进行一些研究。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两者之间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以及彼此的关系。并讨论在二胎政策这特定的国情下是否是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决策风格和职业可能自我是否会受到二胎政策的影响以及是如何被影响的。以及是否会接受过职业辅导会不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决策风格和职业辅导。 大学生的职业决策风格与职业可能自我关系(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