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出走书写

时间:2022-01-27 21:31来源:毕业论文
陈思和教授的“共名”与“无名”概念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出走”书写,主要从时代背景、出走者形象、出走后的命运等方面出发,分析在“共名”与“无名”不同时代话语状态

摘  要:出走是中外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从本质上说出走是一种反抗,是人类在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本能推动下采取的一种行为,但是每个时期的出走都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及特点。本文结合陈思和教授的“共名”与“无名”概念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出走”书写,主要从时代背景、出走者形象、出走后的命运等方面出发,分析在“共名”与“无名”不同时代话语状态下出走者的精神气质,探讨人在逐步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主体意识的变化。77471

关键词:出走;共名;无名;主体意识

Abstract: Running away, a common theme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ry works, essentially represents an act of resistance which humans commit in the course of pursuing happiness and freedom。 But in each period, running away differs greatly in its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concepts of "common name"and "nameless" by Professor Chen Sihe,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Running away"from the writing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Starting from the images of runaways and their ensuing fates in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emperament of runaways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s of common name and nameless, probing into the changes of people’s subject consciousnes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Running away; Common name ; Unknown ;Subject consciousness

    出走是一种极端个人化的行为,出走者出走的原因、目的以及出走前后的心理状态等都应是千差万别的。但是研究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出走”书写,我们会发现在某些时期出走者常常以一种群像出现在我们面前,甚至是毫无个性可言的平面化人物。这与作家所处的时代有一定关系,作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其创作的主题、题材以及思想观念等都会受到社会环境、时代主题的影响。所以“出走”书写必然也会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产生深刻联系。陈思和教授提出的“共名”与“无名” [1]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出走者形象以及人物出走背后的深沉文化内涵,使我们能够以文学史为范畴研究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出走”书写。  论文网                                                       

陈思和教授提出的“共名”概念是指知识分子的思想被时代主题绑架,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看待问题的立场在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呼应时代主题。在这种状况下,所有人都在表达同样的看法,知识分子会严重丧失个人的独立性,文学创作中作品千篇一律,作家笔下的人物千人一面。而所谓的“无名”状态,是指时代本身便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存在,不会形成统一的时代主题,知识分子坚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他们有独立且坚固的价值观。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作家通过自己的观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真实的反映社会人生。

陈思和教授将1917-1927、1937-1989划分为文学史上的“共名”时期,将1927—1937、1989之后划分为文学史上的“无名”时期,本文试着结合将这样的时间划分,梳理、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出走”书写。

一 现当代文学中的出走姿态

出走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我国文学作品中的“出走”书写可以追溯到古代诗词中出现的“登高望远”模式,这种原始形态的“出走”书写带有极强的仪式感。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被束缚于日常劳作中,既缺乏出走的条件,又缺乏出走的氛围,更关键的是缺乏出走的实际理由。所以常态下人们并不会真正的走出家门,而人们登高、上楼、远望等行为往往是不自觉的,也正是因为这种不自觉,更能显示出人类本身具有的出走冲动,这种行为凝结到文学作品中便形成了“登高望远”模式。而当社会进一步发展,矛盾逐渐尖锐时,出走行为才有明确的现实指向性。如卓文君、红拂女多是因本能受到压抑而出走,在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出走行为自然被赋予了反抗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戕害、批判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的重大意义。而这种意义也是经典的,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可以窥见封建伦理道德对女性的损害。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出走书写: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903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