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本中有关于曹操的初次出场安排了这样一段具有称赞意义的描写,“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此番描绘,作者极力表现出曹操“雄”的品性;此后又描写了曹操幼年时假称败面㖞口欺骗叔父的故事,这开篇中便接连描写的两件事,表现出“奸”和“雄”确实共同存在于曹操的性格中。若觉得此处事件尚不足见微知著,那其“奸”“雄”同为核心的性格特质在“诛宦讨卓”事件中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三国演义》中有描写十常侍祸乱朝纲,何进欲尽诛宦官这样一段故事情节,罗贯中安排曹操在这一事件中首次展露自身的心性和抱负。在这一章节中,关于何进对诛杀十常侍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曹操曾有进言“宦官之势,起自冲、质之时,朝廷滋蔓极广,安能尽诛?倘机不密,必有绝族之祸。请仔细详之。”然而,由于不曾听取曹操的建议,何进在这一次设计诛杀十常侍的行动失败,行动的失败并没有能使何进明白曹操进言的深意,于是何进又想要招唤四方英雄勒兵勤王入京诛杀阉宦。此时曹操又进言“宦者之祸,古今宜有若欲治罪者,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在谋杀十常侍事件中,曹操曾屡次向何进进言,却皆未被采纳,结果何进被杀于宫禁之前,致使打着勤王旗号的董卓乱政专权。后董卓祸乱朝纲,废帝弄权,满朝文武一筹莫展之际,却又是曹操挺身而出定机“献刀刺卓”。虽然这一行动没有成功,但在这一连串事件中曹操展露出的胆量、机谋以及甘心赴死的决心与勇气无不张显了其“雄”的本质。但若说曹操在“诛宦讨卓”事件中是英雄,那在紧接着的吕伯奢事件中作者就极端的表现出曹操“奸”的一面。“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在这种极端利己思想的影响下,曹操必然会形成事怀多疑、奸险狡诈的性格,甚至会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并且这种性格将会贯穿人物形象发展始终。在罗本的表述中,曹操性格中的“奸”与“雄”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曹操的主体性格,同样也造成了这一人物的性格复杂性。
罗本与毛本曹操人物形象刻画比较(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97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