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念的界定
1.1 探究与科学探究
探究,也称之为发现学习,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认真观察或者仔细的思考后,发现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对相关的资料查阅,做到对问题作出解释,最后得出一定的结论,并且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检验以及探究性学习[3]。
探究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探究,一种是狭义的探究。广义的探究是指所有单独的研究问题的活动,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发现了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之后,不仅要知道这种问题或现象的发生发展,还想要对其产生的机理以及原因进行了解和研究的一种行为[4]。它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包括成年人经过认真反复细致地考虑之后得出的“思想实验”,而且还包括小孩子出于好奇而进行的尝试性的探索;既有自己能够感觉体验到的,也就是自觉的,也有无意中来自灵感的发现;既有可能是自己创新的,也有可能是借用别人的。所以可以这么地说,广义的探究是每个人都有的。
狭义的探究就是指科学的探究,是科学家用来探究自然,并且根据科学探究所搜集到的一些数据,得出各种结论的一种规范的有条理的观察分析活动,找到事物与事物间的关系是它最终的目的和要求[5]。利用有顺序的和可以多次进行的过程是它的基本特点,把探究对象的组织结构进一步简单化,并利用逻辑性的框框作出说明和猜测。事实上,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是我们了解大自然的一种最好的方式,而且它包含的层面也各式各样,从小孩子想要弄清楚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到物理学家深入研究现实生活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最后用物理知识作出合理解释,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探究。事实上,科学家们所进行的探究活动和思文活动与学生们学习科学知识的活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科学家与学生都是看到比较新的问题或者奇异现象,通过搜集相关数据,提出合理猜想,最后用实验探究加以证明解释进一步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养成科学的态度。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科学家们会不断地对实验所得到的证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或者再评价,而且对他们自己的猜想也经常质疑或者进行批判。科学家和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家探索的大都是人类还没有获得的知识或者没有弄清楚的知识,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对人类来说大多是已知的,但是对于学生们来说还是属于未知的科学知识。所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仅指科学家们探索未知大自然所用到的各式各样的方法,也指学生们获取知识、学习科学方法、领悟科学思想而进行的各式各样的活动。
1.2 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即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性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6]。
一般说来,科学探究能力有以下优尔个方面的特点:
(1)科学探究能力主要表现在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所进行的探究性活动的效率产生直接受到其科学探究能力高低的影响。
(2)科学知识和探究技能是有机结合的,科学探究能力是获取新的科学知识的有力保障,探究技能又是科学探究能力的直接体现。但是如果缺少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就无法顺利进行;如果缺少了探究技能,科学探究也会变得-步履文艰!
(3)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外显性,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被观察到。
(4)探究活动的进行具有灵活性和协调性,探究活动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七个部分。在我们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并非一定要依照这七个部分的先后顺序进行,可以根据自己说研究的内容随意安排科学探究活动的相关顺序,目的是为了实现探究方式最优化。由此看的出来探究活动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的,为了达到探究的目的,要使探究活动的各部分之间进行相互协调。 高师物理学专业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2):http://www.youerw.com/wuli/lunwen_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