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仓只是贮存物料的容器的一种,按贮存物料的容积及目的,贮存物料的容器一般分为以下三种:①筒仓:较长时间贮存为目的的大型容器,多数距地面较近;②料仓:较短的临时贮存为目的,是兼有象料斗那样可调节供料量的容器,其形状、大小任意,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成;③料斗(下料斗):贮存不是其目的,而是按照出料口直径使物料的流量控制一定,并改变物料的流向,使物料能顺利地进入下道工序为其目的,一般由钢板制成。
1.2 料仓内颗粒流动的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料仓研究的内容一直都是容量和结构强度两个方面,而对于仓内物料的流动方式、流动状态及流动规律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但在料仓中经常碰到各种问题如:仓内粉体流动不稳定,时快时慢甚至结块堵塞;中央穿孔而周围物料停滞不动;料仓中物料一下子全部卸出,很快流出,产生冲击流动;出现物料分离等等。这些无疑都将会影响料仓作用的充分发挥,造成了生产质量的不稳定,给生产带来危害。物料能否稳定均匀分配进料是个关键问题,其进料状况将直接影响工艺与工程结果,甚至关系到过程安全等[1-2],故研究仓内颗粒的流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对粉体力学研究的深入,为料仓中粉体的流动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因而,在现在的料仓研究中将料仓中物料的流动作为主要的内容。
1.3 仓内物料流动形式分类
在20世纪40-50年代,苏联的塔赫塔耶夫(S.G.Takhtamishev)、基姆(V.S.Kim)与法国的仓勃脱(M.Suqita)等研究者指出,料仓内流动大致可以分为动力型与非动力型(也称为整体流动和中心流)两种流动形式。此后,美国的詹尼克(A.M.Jenike)等将料仓的流动类型区分为四种[2](如图1.1所示):
1)整体流:是指当料仓内任何一部分运动时,整个仓内的全体物料也在运动。虽然,收缩区的颗粒要比其它部位的颗粒流动得快些,但是它们终归都处于运动中,在物料与仓壁之间也产生相对的运动。卸料速率稳定,卸料密度均匀,引起仓壁侧压力急剧地增加,这一类型的流动又称为动力型流动。
2)漏斗流:漏斗流表示发生在料仓中心的流动状态,只有料仓中心的物料在运动着。卸料时仅卸料口以上一定范围内的仓料呈漏斗状流动,仓内存在死料区,卸料速率不稳定,卸料密度不均匀,卸料顺序为先进后出。
3)管状流:卸料时仅中心部分的仓料在流动,周围的仓料停滞不动。管状流属于漏斗流的一种,仓壁的贮料压力基本接近静态压力的数值。因此漏斗流和管状流又统称为非动力流。
4)扩散流:是整体流动的一种变异形式,即在下部为整体流,通过扩散使上部也进入整体流。
图1.1 四种流动形式
以整个过程来看,整体流导致了“先进先出”,它还能把在装料时发生过粒度分离的物料重新混合。在整体流的情况下不会发生管状穿孔,而且整体流的流动均匀而平稳,仓内没有死角,但是需要陡峭的仓壁而增加了料仓的高度,具有磨损性的物料由于沿着仓壁滑动而增加了对仓壁的磨损。
而漏斗流虽然对仓壁的磨损较小,但造成先加进的物料后流出即“先进后出”的后果,引起物料分离;大量死角的存在减少料仓的有效容积,有些物料在仓内一停就是好几年,这对贮存期间会发生变质的物料是极为不利的;而且卸料速度极为不稳定,易产生冲击流动。漏斗流是一种有碍生产的仓内流动形态,而整体流才是料仓中理想的流动形式。因此,料仓设计必须满足整体流的要求才是理想的。 仓内颗粒流动试验研究+文献综述(2):http://www.youerw.com/wuli/lunwen_2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