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人们已经开始逐步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了我国各种中小学校的实际行动。主要体现在各种学校普遍开始应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提高管理的效率,例如给各个班级安装投影器材、电脑甚至可触屏控制的电子黑板,应用Office等办公软件记录或管理学生成绩,使用Email收发通知或者邮寄学生成绩单给家长,甚至有学校专门设立了微信公众号给家长或者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可以更加高效的传递信息,可以更加合理的安排教学资源,可以更加方便的使学校和家长取得联系。教师们开始注重引入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方法,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催生更多新型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Prezi等)成为了教师们授课的必备工具,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也会去思考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如何将多媒体课件合理的应用于课程教学也成了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量化标准,在应用课件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们也体验到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优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可以更加容易的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0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信息技术将给现代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并且将对未来教育产生深远的、持久的影响。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了教学活动中的各项要素,引发了传统教学中的方法、工具和内容等各个环节的巨变,推动了教育模式和学习领域的全面革新,并且深刻的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2012年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我国未来教育现代化战略部署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并且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完美结合,进而全面推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将我国教育水平推向更高的台阶,成为了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1.1.2 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科书不应该是当代学生学习的唯一工具,教科书应该在附录里为学生们推荐更多的相关网站链接和参考书单等资源,使学生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在互联网时代做到真正的开源学习。《标准》同时要求开发更多种类的课程资源,除了常用幻灯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课程资源,还要积极开发网络课程资源,重视电台广播或电视频道的作用,开设更加人性化的公共实验室,倡导利用日常随处可见的物品做实验。在此基础上,将信息技术引入物理实验室,开发实验探究软件,让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信息技术的良好应用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更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创造更多的讨论探究机会,营造更活跃的教学氛围,有益于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Prezi演示文稿进行物理教学设计的探讨(3):http://www.youerw.com/wuli/lunwen_5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