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得到符合要求的荧光玻璃,就是要通过调控玻璃的配比、温度来改善玻璃的各种性质,最终实现目标的荧光效果。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不仅可以发光,还兼顾玻璃的各种性质的样品。一般来讲,玻璃主要具备以下几种特点:
(1)各向同性
玻璃属于非晶体,从统计学来说是均匀的,各个质点的之间的排列组合是毫无规则的,在这样的结构下,当在玻璃内部不存在应力的情况下,玻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2)介稳性
玻璃在冷却的过程中粘度会急剧的增大,换句话说,玻璃是由溶体急剧冷却而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质点来不及像晶体一样进行长程有序的排列,因此它并没有处于一个能量最低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介稳态。在外界的达到一定的状态时,它们仍然具有向晶体转变的可能。
(3)无固定的熔点
这也是一个非晶体所具备的典型性质,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只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拥有一个软化温度。也就是说玻璃在由固体向液体的转化过程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完成的。
(4)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和可逆性
玻璃态物质从熔融状态到固体状态的性质变化过程是连续的和可逆的,其中有一段温度区域呈塑形,称为“转变”或“反常”区域,在这区域内的性质有特殊变化。
以上就是一般玻璃的一些性质,那么在荧光玻璃中相较于传统的封装方式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也就是PIG这项技术的优势。
1。2。2 白光LED的实现
早期人们使用火来照明,从最开始的钻木取火,到后来的利用油脂取火,再到最后的蜡烛和油灯,光带给了人们便利,使人们在夜晚的活动更加丰富。后来,随着灯泡的发明,人们利用电来照明。到目前为止,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光源,如:白炽灯、钠灯、卤素灯等。但这些光源光电转换效率普遍偏低,而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随着对半导体电致发光现象的研究,英国科学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利用砷化镓发明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LED,并于60年代面世。60世纪末,在砷化镓基体上使用磷化物,研制出了首个发射红光的LED。70年代中期,磷化镓被使用作为发光光源,LED可发出灰白绿光。随着不断的研究,科学家们发明了可以发射各种颜色光的LED。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照明而言,最重要的还是白光,所以白光LED应运而生。
初始阶段,人们通常采用半导体材料来制备白光LED,但是研制半导体材料的成本较高、制备周期较长,这些缺点都阻碍了白光LED的发展。最近十几年, 人们发现掺杂稀土元素或过渡族元素的纳米粉末材料、玻璃材料和玻璃陶瓷材料能在可见光区域内发射很强的可见光。利用三基色原理,合理的混合红色、绿色和蓝色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模拟得到白光。目前,利用荧光材料来实现白光LED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文献综述
(1)蓝光LED+黄色荧光材料
采用此方案制备出的LED也可以称为荧光转换LED( Phosphor -converted LED,简称PC—LED) ,这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白光LED方式,这种方案制各出的白光LED是由蓝光LED芯片和能够被蓝光有效激发的黄色荧光粉(如Ce:YAG, Sr2SiO4:Eu,SrAl2O4:Eu,Dy,BaMgSi2O8:Eu,Mn2+SrSi2O2N2:Eu等荧光粉体系)或者其他玻璃、陶瓷、单晶荧光材料组合而成。蓝光LED发射出的蓝光一部分被荧光材料吸收,从而激发荧光材料发射出黄光,其它一部分的蓝光与黄光混合生成白光。通过调节蓝光和黄光的强度,来进一步调节白光的色温。这种制备方案的优点是程序简单、成本低廉,目前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其产品的发光效率大约是是白炽灯发光效率的2-3倍,稍微低于荧光灯。但是这种制备方法也存在许多缺点,例如荧光材料的激发效率和光转换效率低,颗粒大小及分布的均匀性差,涂覆的均匀性和色彩的均匀性都不理想,并且缺失红色发光成分,白光衰减速率大,高温条件下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差,易老化等,这些缺点都严重影响了白光LED使用寿命。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很难制备出低色温,高显色指数的白光LED。 Dy掺杂铋硼硅玻璃的光谱性质研究(3):http://www.youerw.com/wuli/lunwen_9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