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移情的角度赏析电影自由作家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移情(culturalempathy)和文化移情能力(culturalempathycompetence)相关研究颇为关注,而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学深入研究的重要标志,它是直接决定跨文化论文网交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电影自由作家讲述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成功的事件。该电影取材于20世纪末美国社会,采用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白人女教师艾琳?格鲁威尔如何与威尔逊高中203班――一群由亚。非。拉裔学生所组成的无药可救“的混乱班级成功沟通并改写他们原本迷茫无望的人生的真实故事。艾琳虽然刚刚走出大学校门,但她深谙跨文化交际的奥秘,尤其她的文化移情能力尤为突出。她不仅客观地认知不同的文化特色,尊重不同文化群体,不带任何种族偏见,而且在多样性文化之间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与学生们建立心与心的有效沟通,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从而保证了跨文化交际双向沟通的实现。
本文以自由作家为研究对象,以文化移情理论为支撑,分析女教师艾琳?格鲁威尔的文化移情能力并凸显文化移情在跨文化沟通中的意义,从而引起教师及从事跨文化相关工作人员的思考及对其有所启示和借鉴。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与文化移情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往往沟通不畅产生于无效的交际,即言者竭尽所能,听者不知所云。归根到底这是因为交际者的语言。文化背景。思维及表达习惯不同,所以为了达到有效的交际效果,移情是非常必要的。
移情(empathy)最早是一个美学概念,由德国学者罗伯特?费肖尔首创,经过进一步发展,现在已经从美学领域扩大到了认知心理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多种领域。汤姆?布鲁诺(2003:512)认为:移情的字面意义是用自己的感觉去‘体验’他人的感觉,它是代替性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我―你的一致性。另外,移情还指以同步或‘合拍’的方式,感知和适应彼此的生活节奏。“简单地说,移情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即是尽量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想。去体验。去表达感情,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移情,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理解了他的思想和感情。(原伟亮,2010:92)移情能使我们对别人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产生共鸣,能改善我们对语言和文化移情与自己不同的个人或群体的态度,可以帮助一个人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功“。(Richards,1985:91)因此,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顺利沟通就需要交际双方有意识地摆脱本土文化的束缚,不拘泥于本土文化的框架模式,转换立场;换位思考,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对方的文化模式中,身临其境,体会对方的情感,从而交际双方在融洽的交际环境中获得情感满足,真正地体味并理解对方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移情。Samover(1981)指出,实现文化移情,必须经过承认差异―认识自我―悬置自我(suspendingself)―体验对方―准备移情―重建自我六个步骤。首先,承认差异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差异性,认识自我即了解自我所处的文化特点,悬置自我即消除自我和外界环境的分离状况,为体验对方做准备。设想自己处于对方的境地,深入对方的心扉,体验移情,并重建自我,即通过移情,体验别人的情感,看清自我的文化常态。通过这六个步骤,交际者可以摒弃定势思维及文化偏见思想,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等跨文化交际障碍,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价值观。文化特色,体会他人的情感,逐步实现移情。(杨静,2010:142-143)
因而,文化移情的实现既是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又是建立在本土文化和非本土文化之上相互重建的机制,它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相互理解彼此心灵沟通的重要方法。
二。电影自由作家简介
电影自由作家(又名街头日记)讲述的是在20世纪末的美国社会,一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间的跨文化沟通成功的故事。
年轻的艾琳?格鲁威尔(希拉里?斯旺克饰演)刚刚大学毕业,就如愿到威尔逊高中担任高中教师。作为一名新手,她被分配到一个大家都不愿意面对的班级――校方及其他教师公认的无可救药“的203班。她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个糟糕的班级本身,更是教学之外的残酷的社会现实问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种族冲突严重并随时有可能激化。203班聚集着被其他老师放弃的问题少年“,族裔(亚。非。拉裔)混杂,大多家境贫困,有社会小混混,更有黑帮团体成员,而且学生内部帮派众多,互相仇视。更严重的是,这些学生大多陷入吸毒。暴力冲突。犯罪。家庭遗弃的深渊,无法自拔。
艾琳老师没有像其他教师那样放弃这些学生,而是努力靠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学生们心里所想。她通过课堂上开展互动活动。线上游戏等力图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却未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但同时她痛心地发现这些才十几岁的中学生,虽看似桀骜不驯。无所畏惧,其实每天挣扎在街头暴力中求生存,生存几乎是他们最大的奢求,他们对这痛苦的人生充满迷茫。于是,艾琳以一本安妮日记为开端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并激发他们的良知,以记日记的方式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真假美丑善恶。在记日记的过程中,学生们与艾琳老师展开了心与心的交流,彼此敞开心扉;这让学生们渐渐走出人生的阴霾,看到生活的曙光,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与自由,并主动远离是非,融入社会,开始崭新的人生。最终,艾琳老师为学生们所做的一切也有了回报,许多学生顺利毕业,有的顺利考上大学继续深造;她是学生们心目中伟大的“艾琳老师。后来,她将学生们的日记整理后结集出版,取名自由作家日记(TheFreedomWritersDiary),这本书轰动美国教育界并激励了无数人。如今,影片里的老师艾琳在现实生活中已是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客座教授,还建立了教育基金会以拯救更多底层需要帮助的学生。而电影自由作家即取材于这个真实故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文化移情障碍在自由作家中的体现
艾琳能取得学生们的信任并达到成功的沟通并非一帆风顺。从校方领导到普通教师以及家人大都对她所教的班级没有任何信心和好感,几乎没有人给予艾琳事业上的全力支持。这与当时的美国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整个社会所笼罩的种族歧视和偏见,交际障碍在影片中处处显见。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出现的民族文化中心主义。部落主义等文化偏见,是影响不同文化沟通的无形心理障碍,只有提高文化移情能力,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冲破这种障碍,达到有效交流和沟通的目的。“(高永晨,2005:18)而刻板印象和种族偏见都为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设置了客观上的障碍,这些都在影片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首先,威尔逊高中从校方领导到普通教师或多或少都对203班带有极深的偏见甚至歧视。校方普遍认为203班是无药可救的班级,女主任坎贝尔夫人就是一个带有强烈种族歧视的代表人物。我们曾是这个地区教学分数最高的学校之一,但自从实行自愿混合措施以来,我们失去了75百分号的最佳学生。“她甚至不愿为学生们买真正适合他们读的书籍,因为她认为给这些孩子们阅读书,就是浪费金钱。而其他老师也认为他们无药可救,甚至对他们极其仇视,期待他们早日退学自行消失,例如一位荣誉班级教师曾说混合教育是个谎言“,他甚至把种种社会问题归咎于这些被人放弃的“孩子们。很显然,这里暗含着种族偏见和歧视。
其次,203班对于白人也带有刻板认识和文化偏见甚至敌视,可以说这个班级所折射出的问题正是社会种族冲突的一个缩影。他们通过种族,社团,街区,甚至乘坐的公车来划分自己的小圈子,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圈子,圈子间互相仇视,水火不容。而学生们对于身为白人的艾琳老师没有好感,对于校方及其他教师更是充满敌视。虽然艾琳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个学生,耐心与其交流,同时采取各种办法(如换座位。开展互动活动等)力求能够让这些孩子彼此沟通和了解。但是她的所有努力和尝试都没能成功,因为她被这些学生们视为上层社会“的白人“,视作敌人,学生们根本不屑于这位白人老师的存在及作法。一句我恨白人。我恨你“透射了学生们对于这位白人老师的仇视。他们不仅无视老师的存在,更不屑于接受教育,认为上学是为了混日子。在他们眼中,为种族。为社会地位。为尊严而战“才是正道,而社会地位优越的白人“是无法理解这些的。
四。自由作家中文化移情的表现
按照语言心理学家比尔。舒曼等人的观点,文化移情包括认知移情和交际移情两个方面。其中认知移情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觉察和认识他人的情感和情绪状态,通过认真聆听他人的言语,察觉和识别他人的情绪状态。而交际移情是指在认知移情的基础上对他人的情感。情绪状态作出正确的反映和反馈,即把自己投射到他人所处的境遇中去体验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高永晨,2005)
(一)认知移情
交际主体客观地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较强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顺应能力,这就构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移情产生的基础,即能客观地认知并认可文化差异,并能欣赏和尊重这种差异。影片中艾琳老师敏感地发现这些学生们需要的是尊重和关怀,她没有受其他人偏见思想的影响,而是尊重学生们的想法,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
其实我选择威尔逊高中就是因为这个混合教育计划“这句话道出了艾琳对于不同文化的看法,她主张平等,主张民主,不受主体文化对自己思维的负面影响。艾琳客观地看待不同文化,而且在行动上也体现了这点。例如艾琳脖子上的珍珠项链,那是倡导民主平等的父亲送给她的礼物,她视若珍宝;每次上课她必然佩戴,由此可见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慎重,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这串项链也象征着父亲和她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提倡民主团结,相互尊重,自由平等。尽管艾琳与女主任坎贝尔夫人意见不合甚至冲突频频,但是她始终戴着那串项链,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为学生争取书本,向董事会争取下学期继续和学生呆在一起等等,丝毫不受当时偏见思潮的影响。无论发生什么,她一直戴着项链走回到那个课堂,用尽可能有意思的方法来教这些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她的学生们着想,坚持不懈。
艾琳不仅尊重学生,而且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当她询问有谁曾遭受过枪击的时候,学生们的答案全都是Yes,艾琳看到了一个社会的暴力环境,于是她引导学生们写日记,记录心声,尊重学生们是否向她敞开心扉的意愿。而她的倾听并非止之于行动,当艾琳透过日记读出了学生们的挣扎和绝望,于是她以安妮日记点亮了他们的心灵,而学生们也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过去那种痛苦的灾难,也记录下了自己的改变。
(二)交际移情
交际移情是知觉移情的推进和深化。交际移情要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主体自觉地把情感投射到客体的境遇中,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对方,体验客体的情绪和情感,在主体和客体情感交流中调适并拉近心理距离,增进彼此理解和心灵沟通,以期达到顺利地实现双向沟通的目的。
一次,提托画了一张具有又大又厚的嘴唇的夸张黑人肖像来嘲笑非裔学生贾买尔,这画像在课堂上私下传递引得全班同学哄笑;当贾买尔拿到那幅画后,感到非常难堪,眼里噙着泪水,无地自容。无论是谁,无论是哪种文化,何种肤色,对这类行为的反应均是受伤害的。此时艾琳深感事情的严重性,她同情弱者,更对学生们的无知和冷漠担忧,她走到搞恶作剧的学生提托身边责问他:如果画的是你,你还好笑吗?“艾琳想以此提醒大家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先尊重别人,即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受或体验对方的感觉。然而一直习惯于呵责。暴力。虐待。漠视和扭曲的生活中的学生对这些无动于衷,艾琳似乎意识到仅仅是在情感上积极正面的感同身受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了解这些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必须有深入的倾心交流。当艾琳发现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差到只有小学五年级水平时,她想让学生们从兴趣出发,培养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并找到与他们兴趣有关的反映帮派的书以期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但是偏见而且固执的坎贝尔夫人拒绝给她的学生提供任何阅读书籍,因为她认为就算给他们读简写本也只是浪费,而艾琳替她的学生们说出了心声他们知道他们只得到这种书是因为没有人认为他们够聪明能读一本真正的书“,换言之,艾琳足够相信她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她能将自己投射到孩子们所处的境遇中去体验他们的情感和情绪,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得不到校方的任何帮助和支持时,她只能自己筹款为学生们买书,为此她除了完成正常教学工作外,还额外打两份工筹集资金以帮助学生。艾琳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给每个学生点亮人生路,让他们看见希望。
影片中的艾琳老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不仅赢得了学生们的无限尊重和爱戴,而且打开了他们的心扉,让每个学生找到一剂最佳的可以弥补心灵伤害的良药,不再迷失方向,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人生。大家一点一滴放弃心中对他人的敌对与仇恨,将那些与社会现实以及心灵成长的所谓的矛盾与问题都远离并统统抛开,逐渐感受彼此之间互相理解。相互宽容。互相融合的共存之道。让每个人的利益都不受损害,让每个人都享受到自由与平等,让每个人都体会到社会的公正与关爱,而这个办法就是文化移情。
五。结语
我相信真正的战争应该在教室里“这是艾琳老师的信仰,更是鞭策她不断勇往直前的动力,她教会了孩子们尊重。友爱。理解。宽容,带给了他们光明,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事实上,她也以自身的行动感染了很多人,教会了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应该如何相容。首先,要尊重和认可文化差异,跨越跨文化交际障碍,事实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背景下沉淀下来的,都有其独到之处。其次,应该在认识本族文化特点的前提下,消除文化偏见,摆脱文化固有模式的束缚,并置身于客体文化中换位思考,做到文化移情,这样才能找到两种文化的连接点并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其实就是文化移情的过程,只有了解了文化移情的产生机制和体现,才能成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从文化移情的角度赏析电影自由作家
从文化移情的角度赏析电影自由作家【5532字】: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140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