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梨园春》改版后的研究(4)

时间:2016-12-24 16:28来源:毕业论文
期数 收视率 期数 收视率 前后改版收视率差 郑州 河南 郑州 河南 郑州 河南 第256期 14.30% 19.10% 第338期 13.51% 18.46% 0.79% 0.54% 第257期 12.60% 18.00% 第339期 13.30



期数    收视率    
期数    收视率    前后改版收视率差
    郑州    河南        郑州    河南    郑州    河南
第256期    14.30%    19.10%    第338期    13.51%    18.46%    0.79%    0.54%
第257期    12.60%    18.00%    第339期    13.30%    17.46%    -0.70%    0.54%
第258期    14.00%    18.70%    第340期    13.15%    16.85%    0.75%    1.85%
第259期    18.50%    23.20%    第341期    12.40%    17.78%    6.10%    5.42%
第260期    18.40%    21.00%    第342期    12.86%    19.69%    5.54%    1.31%
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改版前后收视率变化很大,改版后下滑趋势相当明显。
三、改版后出现的问题分析
全面改版升级后,舞台越来越大,主持人越来越多,评委越来越多,杂项越来越多;然而参赛选手却越来越少,网友怨言越来越多,收视率已大不如从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赛制复杂,戏迷参与的积极性变低
改版之前的赛制简单明了,三人一组攻擂,分数高的就是擂主。而随着《梨园春》的发展,赛制越来越复杂,还增加了才艺展示环节,展示的才艺大多和戏曲无关。比如:街舞、RAP等等。虽说近几年受众群体逐步扩大,少年和青年越来越多,但是受众群体还是以中老年为主。所以另类的所谓“潮”,在他们看来的确有点不伦不类。赛制的变化也反映出现在栏目组的受众定位是不明确的。
由于出生在戏曲之家,从小就耳濡目染,2012年5月,笔者抱着好玩的心态参加了《梨园春》戏迷选拔。海选现场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几乎没有,所以站在戏迷中间,多少显得有点格格不入。非常幸运的,竟通过了初赛,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等着节目组通知参加复赛。一直到2012年8月份,笔者再次走进河南电视台参加复试。果然是天下戏迷一家亲,在现场也认识了好多热心戏迷。一位戏迷朋友告诉我,他和几个同伴从2011年开始参加海选,快两年时间一直都是从外地赶来参加选拔。几个同伴早已失去耐心放弃参赛只有他还在坚持。这已经是第三次来参加选拔,而节目组的负责人也从未说什么时候可以到现场比赛,来回的奔波使这位戏迷朋友失去了耐心,他说如果再通知还是复赛那就再也不来了。抱着好奇的心态笔者就多问了一些戏迷,大家差不多都是来回好几趟也没个结果,反而弄得身心疲惫。
虽说创新是每个节目发展的必然要素,但是频繁更换赛制和繁复的参赛过程,就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受众对自己经常收看的节目有一定忠诚度和群体意识,传播学上也有“群体归属” 这一说法。《梨园春》赛制变更越来越复杂,让受众感觉很陌生,并且仅在海选阶段就这么繁复,严重造成了戏迷朋友参赛积极性逐步降低。失去了广大戏迷朋友的参与,也就少了最有力的支撑。
(二)节目日趋综艺化,脱离了以戏为本的理念
随着快餐文化的普及,许多栏目都加入了“娱乐”这一元素。但是把娱乐综艺引入到传统节目中要把握好度,否则不仅达不到拓宽受众群的效果,还会失掉原来的核心受众群。一直以来,戏迷把观看《梨园春》当作一件十分幸福的事。遥想当年全家总动员一起看戏迷打擂,欣赏唱念做打的比拼,聆听专家评审的精彩点评。现如今,整个节目日趋综艺化,尤以增设的“明星嘉宾”和“明星嘉宾表演”这两个板块最为严重。好像整个节目变成了没事故意逗乐的节目;变成了商家挣钱卖广告的节目;变成了明星嘉宾们哗众取宠的节目;变成了几个主持名嘴故意耍贫的节目;变成了为拉票故意煽情挖隐私的节目。 《梨园春》改版后的研究(4):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150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