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作为报,在公信力、权威性方面虽都处于佼佼者,但是由于《求证》栏是处在刚兴起的阶段,也存在自身不足,因此下文就对《求证》栏目不足之处进行简要阐述。
三、报纸辟谣专栏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辟谣内容有所限制
有阳光的地方必定有阴影的存在,报纸辟谣专栏在具有自身的优势之外,必然也被其他事物所牵制。例如《求证》栏目在某时对发生的负面新闻并没有直面报道,以至于引发更多的舆论风波,如2013年8月26日的“微笑局长”事件,该事在鼠标点击之间,已经过众人转发,把事件推到了浪尖上,各种说法扑面而来,有的说局长已被双规,可是官方并没有正面回应,这位局长是真腐败还是被冤枉,还有待考证。有些报纸可能已经获知实情,但是为了制造噱头,并没有公之于众。《求证》栏目就此事没有发布消息,一波又一波的疑问掀起一系列官场作风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还有在2011年9月7日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发表“宁可为妓、绝不为师”的文章,9月9日杭州警方经过考证,证明该条新闻是为炒作,但此事的前后经过,在10月26日才有浙江在线刊登。 而《求证》栏目并没有对此报道。由于谣言的散播没有得到及时澄清,杭州“师不如妓”的谣言肆意传播,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因此,对一些重大敏感新闻事实采取不报道、不公开、刻意隐瞒的行为,则不利于《求证》栏目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辟谣时效性较弱
报纸辟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都是毋庸置疑的,是相对于电视、网络等现代化的媒体传播,网络传播和电视传播不仅可以赋予鲜活的画面、图片,并且可以对事件的发生进行同步的报道,网络辟谣和电视辟谣也与新闻事件的传播同步进行,而报纸的传播能力相对来说就比较薄弱,报纸辟谣也缺乏足够的时效性。例如辟谣专栏《求证》在2011年1月29日报道的一篇题为“温州警方释疑钱云会案五大传言,称遭人添油加醋”的新闻,报道称“2010年12月25日上午,53岁的村民钱云会在浙江温州乐清市的虹南公路上被一辆大货车碾压致死。”这一事件是发生在2010年,而《求证》栏目却是在一年后才报道出来,开始澄清。此次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文章概括了钱云会案之所以各种谣言铺面而来,首先是有人故意扰乱社会秩序,更重要的是有人捏造伪证,利用网络等媒体肆意传播谣言甚至公然制造谣言。尽管言辞犀利灼热,但在报道的开头也说道“此次事件迅速成为当地的热点话题,互联网也极力爆料,可见相对于网络辟谣的传播速度而言,报纸报道的速度还是不够的,其辟谣时效性明显较弱。
(三)专栏版式设计单一
传统报纸专栏受版面的限制,并且版式设计单一,报纸报道的内容有时无法尽善尽美的表达完整,而会进行后续报道,这样不仅会延误事实真相的报道,而且还会造成文章内容冗长、繁杂。目前,在大量新闻信息面前,读者的阅读习惯已从原来的“详读”转变为“扫描”,并且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视觉不再是边缘化的东西,文字阅读虽仍占主体,但是专栏的设计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 所以短而精、专栏形式多样化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追求。《求证》栏目在版式的设计上还有待创新。例如《求证》栏目的内容虽然采用“白描”的手法,比较朴实,符合新闻报道的要求,但现在是一个“读图”的时代,读者在扫描新闻的同时,更注重视觉美感,有些辟谣内容比较轻松活泼时,就可适当加些花框,如《求证》2012年7月27日一篇为“小龙虾被妖魔化了”的报道,标题比较新颖、活泼,版面设计却比较呆板。 报纸辟谣专栏浅析(4):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