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解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营销手段(2)

时间:2018-06-01 21:05来源:毕业论文
随后我国专家、学者对电影营销的 研究 伴随着电影营销的产生和不断发展而风生水起,而关于电影营销这一概念的界定亦是众说纷纭。2006年,于丽在《电
打赏


随后我国专家、学者对电影营销的研究伴随着电影营销的产生和不断发展而风生水起,而关于电影营销这一概念的界定亦是众说纷纭。2006年,于丽在《电影市场营销》一书中指出,电影营销“是市场营销学在特定领域的分支和交叉学科”,“是影片生产者(个人、群体)通过创造并同电影观众(群体)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管理过程” 。2009年,夏卫国的《电影票房营销》认为电影票房营销是“研究与提升和影片票房有关的商业活动及规律的科学” 。2011年王大勇、艾兰的《电影营销实务》把电影营销定义为“电影产品与不同消费者完成价值交换的过程” 。
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电影营销:理论与案例(1993-2012)》,作者吴春集认为,电影营销“是通过电影价值的创造、增值、和传递以使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与之前其他学者定义的概念相比,吴春集的这一观点,是以市场为前提,立足于电影营销的本质特征与根本目的,对电影营销这一概念进行界定的。这也是笔者比较赞成的观点,故本文将基于此观点对论题进行分析。
(二)我国电影营销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是伴随着国家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影作为新兴事物刚刚传入我国的时候,国家在相关方面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电影行业的发展,所以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长城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等众多电影公司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下,“逐渐把拍电影的着眼点从对电影的创作探索放到了盈利的目标” 上,自此电影商业竞争开始出现并且愈演愈烈,电影营销也悄然出现。在商业竞争中,各电影公司利用吸人眼球的海报、知名演员等手段进行电影营销,这些营销手段是萌芽性的。抗日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社会的动荡使电影行业的发展停滞甚至倒退,更谈不上电影营销了。
从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模仿苏联电影的管理体制,实行从管理到生产、经营完全由政府把控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政府这一“有形的手”的操纵下,由实行行政管理制度的制片厂负责将影片生产出来,交由全国发行总代理中影公司负责发行,最后电影呈现在观众眼前。政府硬性制度化管理,再加上当时观众的观影需求有限,基本上形成了制片厂生产出怎样的电影观众就看怎样的电影的模式,这就使得电影营销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电影产业相关政策随着社会经济形势转变而逐步转变。1993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这一文件的发布,成为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开端。随后,开放出品权、建立进口影片发行公司、 鼓励个人投资、制片业向民营机构开放、实行以院线为主的发行放映机制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发布与实施,使我国电影业逐步实现了从投资、制作、发行的高度市场化,电影营销也随之快速发展。1995年,《红樱桃》因无人问津而拍卖首映权,最终获得6000多万的票房;2000年,《英雄》的多方位全面营销为使其成为中国第一部票房超过1亿的国产大片;2006年,投资只有三百万的《疯狂的石头》充分利用口碑营销,取得了2300万的票房佳绩;2011年,《失恋三十三天》的档期营销、新媒体营销,使其成为2011年我国国产电影市场最大的票房黑马。
2013年4月26日,由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该电影的总观影人次达2269万人,在内地电影市场中排名第五位,总票房为7.2亿元,在内地电影市场排名第七,赵薇也由此成为中国票房最高的女导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取得如此佳绩,与其长时间、深程度的电影营销工作密不可分,而该电影的电影营销也把我国电影市场营销拔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我国电影营销的新的里程碑。 解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营销手段(2):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1680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