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世界上最长的经济长廊。“一带一路”通过利用各地区经济体的自身长处,建立起互相联通的交流路线,在共同合作的努力下,以“共赢”为目标的国家战略。这一战略契合了我国当前的发展要求,更有利于沿线国家自身发展。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传播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2]。“一带一路”策略不仅给中国传播国家形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还促进了沿线经济体的国际化和一体化,这些都是建立在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创新的基础上的。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应借助相关的国际力量构建起传播国家形象的国际化平台,积极通过各国的媒体、经济活动、旅游、文化体育教育交流等传播渠道,进行有效的、高效的国家形象传播,提升中国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会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提供相应的国际话语权。
“一带一路”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是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也是需要不断沟通和深入传播的伟大事业。
(二)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3]。国家形象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国家是多元的,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强大以外,还有深层次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人民适存能力,这些的集合体才叫做国家形象。
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而中国需要注意的是怎么利用“一带一路”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打好这张“中国牌”。
(三)国家形象传播来自优I尔Q论T文D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国家形象传播是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活动交流等渠道,利用媒体沟通、文化交流、公关、国际营销、广告等形式的整合进行表现与传递,要增强实力,以向全球传播观念,让传播机构具有权威性,所产生的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传播中呈现的形象既包括本国的自我认知,也包括在国外的形象[4]。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体系中,展示、树立和传播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
三、我国纪录片传播国家形象现状与不足
国家形象的传播内容是丰富多元的,同时也具有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各种形式相结合使得国家形象在传播过程中显得生动活泼。在现有的国家级获奖纪录片作品中,从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方面来看,较之 20 世纪 80、90 年代有了明显进步,具有了一定的国际传播意识,并且有了较为明确的传播方向,也有了一定的国际化语言表达方法,但是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失。
(一)主动意识不够强烈
当前中国纪录片具有了一定的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意识,但其“主动性”仍然不够。除了《复兴之路》、《百年中国》、《大国崛起》、《圆明园》、《中国通史》等大型政论片、历史文化纪录片之外,多数纪录片,特别是人文类、现实生活类纪录片,在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方面,仍然处于不自觉状态。近两年在这方面已出现了觉醒的态势,应乘胜追击,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映,纪录片的镜头重新回归百姓,《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更是在契合基层人文精神的同时体现了中华名族所崇尚的“工匠精神”。不过,相较于其他主题的纪录片,这类以小见大的作品所占份额还是偏少,大多数人缺乏突破创新的胆量和主动性,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纪录片传播国家形象的路径和策略(2):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20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