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中外合拍片中华人形象分析(3)

时间:2019-06-02 16:11来源:毕业论文
本文主要是分析第一类这样,从西方视角来刻画华人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影片。然而在电影中华人的形象是复杂多变的,本文通过对多部合拍片中的华人
打赏


本文主要是分析第一类这样,从西方视角来刻画华人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影片。然而在电影中华人的形象是复杂多变的,本文通过对多部合拍片中的华人形象进行分析总结之后,归类出一下三点比较普遍的华人形象。
(一)被救赎的华人形象
 无论是《末代皇帝》中的庄士敦老师、《面纱》里面的沃特、《拉贝日记》里的拉贝先生还是《黄石的孩子》中的何克,他们都是电影中华人们的拯救者,影片中似乎总有这么一群华人需要被外国人救赎。
在电影《末代皇帝》中,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以西方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皇帝,而不是像大多数国内的影片中那样,把皇帝这个身份神圣化和特殊化,他把皇帝当成普通人来看,有着成长的烦恼、有着内心的苦闷与彷徨、有着对自由的向往、也有着生命中的爱恨情仇以及沧海桑田后的诗意与苍凉。在影片中,溥仪从一个刚从襁褓中出来的婴孩,不谙世事,到一国之君,却不能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到军阀和日本人的傀儡,虽然表面看起来十分风光,但私下却是有着强大的抱负,到战后的罪犯,思想上被深刻改造,最后到北京的花匠,本以为在监狱被改造得适应了这个社会,却发现改造他的监狱长被文化大革命,自己的一切还是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少年的他想看外面的世界,但没能踏出紫禁城外一步;他想过改革朝廷,抵抗实力却超过他的想象;他想有一段自己选择的爱情,其和婉容的婚姻终以悲情收场,婉容曾经深爱过他,却被现实一步步击垮,看见他沦为日本人的傀儡,她内心百般不愿与痛苦挣扎,开始在鸦片上寻早发泄出,但是却慢慢成为瘾君子,也是当时中国千千万万被鸦片毒害的群众的代表,就连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后都沦落至此,也难怪当时鸦片对国人的危害如此之大,文绣的离开也给溥仪一定的打击,虽然是为了迎接婉容才嫁入皇宫,但是从影片中三人同房的片段可以看出三人之间感情还是深厚的,无奈感情的世界两个人都显得拥挤,得不到溥仪真爱的文绣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影片中也并没有去介绍离开后的文绣究竟过得如何;他想留学牛津,崇尚西方的一切,但是至死也没到过欧洲;他想重做帝王,却仍然摆脱不了做傀儡的命运;他以为自己已经彻底改造,中国又掀起了文化大革命在如此庞大而垂危的帝国的晚期,即便是作为皇帝的他也鲜能掀起一处波澜。改革而不能,爱情而不得,投降而不忍,立国而不成,所有这一切一次次的刺激着溥仪的神经,这些也构成了溥仪作为末代皇帝的悲哀。然而在影片中有着这么一个人,在他无助的时候帮助他,在他迷茫的时候开导他,这个人就是他的老师--庄士敦。同时庄士敦也成为溥仪了解皇宫外面真实世界的桥梁,在他们第一次见的时候,溥仪就问了他许多关于其他国家的事情,在用膳的时候又问了皇宫外面暴乱的事情。溥仪说他想要车,庄士敦就给他带来了自行车;在溥仪母亲过世,想出城去祭拜,却被拦截住的时候,只有庄士敦为他打抱不平;在庄士敦发现溥仪眼睛看不清的时候,他就请他的朋友进行检查;当大臣太妃们不允许溥仪佩戴眼镜,有可能导致他失明的时候,庄士敦就威逼他们应允;当溥仪被民国军队带离皇宫监禁的时候,庄士敦去英国大使馆申请给溥仪他们庇护。虽然庄士敦的能力有限,不能彻底地去解救溥仪,但是庄士敦一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最大程度地去帮助溥仪,并且给予他精神上和行动上的双重救助。在《末代皇帝》中,东方人眼里无所不能、至高无上的皇上,成了被救赎的对象。 中外合拍片中华人形象分析(3):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3416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