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意义和目的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大力地普及和积极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虽然非常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并促进了社会交往,但在无形中对于各地方言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自1986年起,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后,全国都在全面普及普通话,一时间,无论是广播电台还是电视节目,各种传播途径都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尤其是在孩子的语言教育上,法律规定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全面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教学。
如今30年过去了,普通话教学已经深入人心,但近几年来却出现了地区方言传承困难,流失严重的问题,这种现象在越现代化的城市就越突出。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市为例,作为一个在上海土生土长的青年,从出生到现在,发现身边年纪越轻的人使用沪语的频率就越低。有些上海孩子会说上一两句,有的是听得懂不会说,还有一些是完全听不懂。每当遇见这样的孩子,笔者都很为他们惋惜,因为这不仅仅是个现象,往深度思考:未来若是不加以影响,沪语就会慢慢失去传承人,成为一种没落的方言,直至消失殆尽。论文网
一门方言中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多,就像Patrizia Torricelli在《Language and Culture: Linguistic Evidence of a Natural Reciprocity and Some Lessons for the Future》中所说:“A heritage of knowledge, skills, experiences, learning, emotions and thought deposited in many different words, mankind cannot renounce it without losing the feeling of complexity and beauty of the world.”[ ](知识、技能、经验、学习、情感和思想的遗产存放在许多不同的词汇中,人类不能放弃它除非想失去世界的复杂性和美丽感。)
那么,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普及沪语呢?近几年出现的沪语电视节目让笔者看到了契机。这些节目以纯沪语的语言来进行播报和演绎,无论是综艺还是新闻都吸引了一定量的观众。笔者不禁思考,这些沪语电视节目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上海的青年群体的语言环境造成影响吗?
(二) 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本课题在国内,相关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沪语电视节目对语言环境的影响,目前大致有以下三个研究结果。
1. 传播学角度
(1) 沪语电视节目的传播内容不同,对于观众的影响不同。
例如沪语的综艺类节目,因其节目内容较为丰富多彩,相对吸引的受众就比较多,年龄层次跨度大;而沪语的新闻类节目比较贴近生活,但相对来说更为正规严肃些,所以更能吸引老年受众。
(2) 沪语电视节目的收看率与受众的学历高低、性别不同有关。
学者刘丽君分析认为“沪语电视节目的主要收视群体集中在大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中,文化程度越高,收看频率越低。沪语电视节目对男性观众的影响明显小于女性观众”。[ ]
2. 方言节目与地域文化
大部分学者认为方言节目的播出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也有些学者在肯定这一点的同时,指出方言节目还可能对听不懂当地方言的外来者产生心理隔阂,不利于他们融入当地文化。[ ]
3. 研究电视观众的心理需求
范菁丹学者认为,“研究受众心理需求可以让电视节目制作者更准确地把握受众,让节目的内容、题材与受众心理保持极大地贴近性,这样一来,节目制作者在拥有稳定的受众市场的同时,还可以扩大原有的受众基础,吸引一部分新的受众群体”。[ ] 沪语电视节目对青年语言环境的影响(2):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8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