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沪语来源
沪语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上海浦的形成,至元朝开始形成了有别于松江方言的上海方言。本文所称“沪语”是指上海开埠后随城区快速发展而形式的城区“新上海话”。[ ] 沪语是在上海地区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的精华,有深厚文化积淀。沪语承载上海这座都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历史记忆。[ ]
2. 沪语的传播形式
纸媒传播:为保护沪语,有学者专门编撰有关上海方言的词典,为不懂沪语的读者揭开了一个个隐藏在上海方言背后的传奇故事;2011年,第一本上海方言小说《弄堂》出版,其中为许多讲得出却写不出的上海话,正字,标注上海话音标;现在也有很多沪语教材帮助沪语学习者进行初步的沪语学习。
荧屏传播:90年代初,沪语的电视连续剧《孽债》受到了上海观众的欢迎;00年前后又出现了一些以沪语为主要语言的经典情景喜剧,如《老娘舅》等;最近几年,一些沪语的综艺节目也开始陆续受到关注。
广播传播:上海戏剧曲艺广播(FM97.2)是主要播报戏曲曲艺节目的一个广播电台,每天播报18个小时,播报着各种各样的沪语节目,有沪剧节目,有新闻类节目,故事类等,其中做的最成功的就是《谈天说地阿富根》。
网络传播:在2001年时,曾有方言保护运动发起人发表《吴语文化价值及推广普通话文化缺陷》一文,由此揭开了吴语保护运动的序幕;2012年,有软件师曾设计出沪语输入法的软件,引来一片叫好声。
教育传播:对于日益增长的保护传统沪语的舆论呼声,上海市的教育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在一些公立的幼儿园内,配置了上海话的教师;孩子们每周会有一节沪语课程等。
艺术传播:沪语在艺术上的传播现主要有话剧、曲艺和海派清口等,通过剧院演出的方式来传播给大众,其中较为成功的有话剧《永远的尹雪艳》、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等作品。
综上,笔者认为:每一种沪语的传播方式都有利有弊。最传统的纸媒能帮助有心学习沪语的学习者,却不能扩大沪语的传播范围;广播传播的历史较长,但在信息化时代,受众群体有限;网络传播的途径较广,但若只是一时的热度,长久影响不大;教育传播的力度仍然不够,且执行度较低;艺术传播针对喜爱沪语的受众群体,档次较高且不接地气;而荧屏传播范围大,受众广,影响力较深,易引起关注,应该是最适合沪语传播的一个形式。
(二) 沪语电视节目
1. 沪语电视节目的定义
沪语电视节目即指用沪语播报和主持的方言类电视节目,这类节目通常是由上海的广播电视媒体,以上海为目标市场,以上海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沪语这一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
2. 当前沪语电视节目的分类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笔者通过对目前市场上呈现的形态繁多的沪语电视节目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和梳理,并配合前人研究的总结,将沪语电视节目分为以下四大类:
(1) 沪语栏目剧
包括沪语情景喜剧和沪语栏目剧等。举例:《老娘舅》、《开心公寓》、《红茶坊》等。
(2) 沪语新闻节目
举例:《新闻坊沪语版》、《噶三胡》等。
(3) 沪语电视节目对青年语言环境的影响(4):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8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