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模拟方面,Taki和Fujiwara[19]在1978年就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采用两步化学反应模型对旋转爆震发动机进行二文数值模拟,Manabu Hishida[20]等人在爆震波与斜激波之间观察到了未燃气体窝,并得出结论:这是由于爆震产物和新鲜混合物交界面处的K-H不稳定性引起的,计算比冲高达4700s。Takayuki Yamada[21]就点火能量、计算面积对旋转爆震极限的影响做了模拟,以及点火能量对发动机比冲的影响。Douglas Schwer[22]针对入口总压与外界反压对旋转爆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Tae-Hyeong Yi等人[23]研究了喷管形状、长度和扩张角对旋转爆震发动机推进性能的影响,采用的是H2-Air的单步反应化学模型。
国内国防科技大学的林志勇、刘世杰等人[24,25]对旋转爆震波的结构和自持机理也进行了模拟研究,而且发现了当发动机尺寸低于临界值时无法成功起爆。南京理工大学的范宝春、姜孝海等人[26]采用9组份19步详细化学反应模型,模拟出来的结果表明爆震波作用后,在高温膨胀及离心力影响下,产物挤向外壁, 形成了一定的压力或密度梯度。王健平、邵业涛等[27]采用两步化学反应模型在矩形计算域内模拟研究了多次爆震波的循环过程。 旋转爆震发动机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2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