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公社内部的收入分配采用以工分计的按劳分配;城镇经济采用全民所有制,实行统一的八级工资制。城镇和农村各自形成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因此这期间,理论界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进行实证性测度和研究的文献很少。21207
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总体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问题;中国的城镇内部收入差距问题;中国的农村收入差距问题。参考众多文献,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总体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
国内许多学者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颇有研究:论文网
(1)温桂荣在《基于缩小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文中认为:财政支出政策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目标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政策,能够保证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具有长期收入调节作用。针对城乡之间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可以运用财政支出政策进行有效调节。财政农业支出、文教科卫支出等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加大基本建设支出和福利保障支出,纠正目前这类支出的城镇偏向。也可以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2)黄国华于《开放格局下的体制束缚、 机会不均等与城乡收入差距》以全国 29个省市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包括市场化程度、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在内的正式制度供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度。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开放度、外贸依存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都存在负向的显性关系。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进行制度变迁:提高农村地区的市场化水平, 深化农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扩大农村地区的贸易规模。
(3)王罡《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一文从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态势出发,分析了我国出现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认为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很多也比较复杂,因此必须多方面考虑。无论是从认识上还是在体制、政策上都要给予农村居民一定的支持,在财政税收方面适当向农村倾斜,从教育、社会保障、土地等多方面着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必须充分肯定,这些方案和做法反映了人们已开始认识到缓解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性。但是,这些方案和做法的缺陷和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们或者不能真正、有效的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或者因为各地区实施不易,导致只能有某些城市适用。我认为,要想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必须消除城乡分割的现状,即实行城乡一体化。如果继续农村与城市分别对待,国家即使出台对农村更有利的政策也无法弥补农村先天的不足:农村资源有限,交通不便,农民不可能每个人都能靠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发家致富。农村会有像城市一样的交通吗?农村会有像城市那么多的正式工作岗位吗?农村居民即使去城市打工也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是事实。所以,只有真正的消除城乡壁垒,大家都没有城乡之别了,人人平等了,这样才能达到降低居民收入差距的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国外研究综述
为降低贫富差距的程度,美国实行了具有分(等)级税率的所得税抵免(Earned Income Tax Credit,EITC)制度。EITC制度较好地解决了美国的贫富差距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为解决低收入人群不工作而依赖社会保障制度生活的问题,设计出一套复杂的激励机制即EITC,以鼓励无所事者工作。这套机制根据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已婚或未婚,是否有孩子,有几个孩子等等)和工作收入的多少,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补贴。美国这种鼓励低收入人群工作的税收政策,使所得税税收减免大幅度增加、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这种税收和劳动收入税收抵免是再分配给穷人收入、提高其福利的一种有效方式。加里•贝特里斯对此认为,EITC是美国针对拥有工作的贫困者的一个独特的政策创新,是一种其他富裕国家最终会以不同的形式加以实施的政策。 国内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3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