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交通学者利用纯粹的交通流理论对隧道运营管理进行研究的比较多,但将交通流变化机理运用于隧道交通安全分析的不多[2]。交通流最早的研究追溯到1935年。1950年,Herman[3]提出了著名的跟车理论;在1955年,英国交通学者 Whitlam[4]将交通流类比为流体,提出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究学者开始将交通流理论的研究应用于公路隧道。美国的学者[5]利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准确地估算了交通流的密度[6]。2431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交通方面学者对于交通安全和隧道运营管理研究的相对较多。但作为影响隧道交通安全的最根本的交通流特性,国内学者研究的比较少。部分学者只对单个隧道的交通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论文网
长安大学的张军[7]通过对隧道交通流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交通流特征的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另外,长安大学的周伟[8]以隧道内车辆行驶方式隧道运行环境为基础,着重了分析隧道交通流与隧道环境间的关系。
单隧道的交通流特性方面,国内部分学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并初步建立了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长安大学张蕾对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建立高速公路长大隧道典型区段的交通流三参数模型。其研究成果为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流特征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并未对不同类型的隧道尤其是隧道群的交通流特征进行研究。长安大学于福华[9]以特长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流数据为举出,对交通流进行模糊聚类、交通流故障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对特长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流展开研究。 隧道运营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