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器开始出现在各类微波系统中是从上世纪10年代LC滤波器的发明开始。到了20年代,Peters L. J合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对滤波器的设计理论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早期的滤波器设计理论,这些探索都是基于集总参数电路元件的,为之后的滤波器的研究和设计打下了基础。25235
20世纪60 年代,G.L.Matthaei对椭圆函数和切比雪夫两类带阻滤波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70年代,Williams 和Atia共同提出了交叉耦合的通用电路模型,80 年代初期,主要是以分析实数传输零点、综合低通原型电路的元件值来设计微波滤波器。1983 年,Wei-Chen.Zhuang 和Jian-Ren.Qian为提高带阻滤波器的性能,率先提出了耦合谐振腔带阻滤波器电路模型,结构较为复杂。此后,R.J.Cameron, S.Tamiazzo, H.C.Bell和G.Macchiarella等人对交叉耦合滤波器的综合方法作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对于特定的拓扑结构,采用梯度优化算法,得出相应的耦合矩阵,使得交叉耦合滤波器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阔的应用。论文网
2004年后,以S.Amari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将非谐振节点(NRNs)引入到滤波器的设计中。采用非谐振节点结构的N阶滤波器能够实现的最大有限位置零点的数目也为采用非谐振节点结构,能够方便的将滤波器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子单元,各个子单元的传输零点位置可以独立控制,这使得对滤波器的调试更加方便,同时也能减小加工误差对滤波器带来的不利影响。
图1-1所示的是Hao Xin和Aiden Higgins等学者采用电磁晶体(EMXT)设计的一款 33GHz 的带阻滤波器。当电磁波通过周期性的电磁晶体结构时,对于特定频段的电磁波具有阻带抑制特性。由于电磁晶体能够控制任意表面的边界条件,电磁晶体带阻滤波器在毫米波电路与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图1-1 33GHz电磁晶体带阻滤波器及其频率响应曲线
图1-2所示的是 Ferran Martin和Francisco Falcone等学者利用开口环谐振器(SRR)设计的一款带阻滤波器。单个的开口环谐振器就能产生阻带,当电磁波从开口环的轴向通过时,在开口环谐振器的谐振频率附近就会出现阻带,能有效地抑制该频段的电磁波通过。开口环谐振器的尺寸比其对应的谐振波长小很多,因此,开口环谐振器对于微波无源器件的小型化设计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解决办法,并在微波电路的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图 1-2 开口环谐振器带阻滤波器及其频率响应曲线
图 1-3所示的是国内天津大学的Ying Liu和 Hongxing Zheng设计的一款结构紧凑的微带滤波器,采用有阻带特性的马刺线和折叠开路支节相结合设计的,马刺线和开路支节这两种常见的阻带特性单元在超宽带刻痕带通滤波器设计中已广泛应用。从图1-3所示的马刺线和开路支节带阻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可以看出,滤波器阻带带宽较宽,但阻带边沿不够陡峭。
图1-3马刺线和开路支节带阻滤波器及其频率响应曲线 国内外带阻滤波器研究现状概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