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热致变色薄膜微结构发展研究现状

时间:2018-07-09 21:19来源:毕业论文
许多专家教授或者相关的工作人员已经在热致变色薄膜方向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纵观热致变色薄膜微结构方向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大的欠缺。目前,我国虽然在该项领域奋起
打赏

许多专家教授或者相关的工作人员已经在热致变色薄膜方向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纵观热致变色薄膜微结构方向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大的欠缺。目前,我国虽然在该项领域奋起直追,但仍然存在有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本文主要介绍一下国内的发展状况。
 
首先,随着航空航天对于此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该项目的发展愈加的快速。在2005年,李运泽[1]等人探究了卫星热控系统的动态特性,在该项研究中,该团队采用了仿真手法,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因为,众所周知,对于卫星的研究,很难做到实时探究和监控,所以才会采用仿真手法来构建模型,进而模拟各个过程,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卫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温度变化的全面仿真研究,该项研究对于热控系统在微型卫星和航天器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25526
2006年,匡柳[2]在导师李强教授的指导下,在其毕业论文中分析了钙钛矿锰氧化物,并且详细撰写了钙钛矿锰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并且对该材料的相变机理等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材料各种性能进行了探究,得出了材料的相转变温度与居里温度存在着同样的变化现象,均比居里温度低大约10K的结论。而在2009年,李强,匡柳,宣益民[3]等人进一步对热致变色材料的发射率进行了探究,该团队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该种热致变色材料,并且采集了薄层样品,通过测量该样品的辐射特性和居里温度等,探究了材料组分对样品辐射特性和居里温度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列的结论,即热致变色材料在相转变温度点附近会随温度的变化产生发射率突变。在2010年,李强等人[4]通过K-K法,总结了Sai等人[5,6]的研究,Sai等人通过在钨表面打造二文周期性正方形的微腔结构,获得了一种良好的选择性辐射器;Tsai等人[7]利用另外一种周期性的微构造,由于等离子体的存在,使Ag薄膜和Si之间产生极化作用,得到了具有很尖锐的辐射峰的窄带热辐射器。刘广平等人[8]通过一些列的探索,采取 Si/SiO 2 薄膜,对这种薄膜采取了交替排列的模式组合,获得了性能优良的光子晶体滤波器,并且将之应用于太阳能热光伏电池的能量转换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李强等人研究出了具有光栅结构表面的热致变色材料LSMO的热辐射光谱特性,及其随温度和结构变化所进行的变化规律。具有光栅结构表面的辐射特性的热致变色性能更加优越,因为从结果观测出,光滑表面的LSMO热致变色薄膜的热辐射性能没有前者好,前者有明显的改善,具体体现在该种材料随温度的改变而出触发的发射率的变化,该研究结论对于研制新型热控制材料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基础。论文网
李强等人[9]在2011年探究了钙钛矿型氧化物薄膜结合光栅的耗材减少和热致变色特性优化,通过用FDTD法计算结构化表面的光谱特征,通过探究四种组合结构,表明某种LSMO膜与Al和SiO2结合组成的光栅具有最佳的性能,得出了某种钙钛矿型氧化物薄膜结合光栅结构可以明显优化热致变色特性,对于实践应用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样在2011年期间,李强,宣益民和范德松[10]三人就热致变色材料辐射和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了热致变色材料的辐射特性数据。另外,李强,范德松,宣益民等人[11]在2012年,调查研究热致变色和光栅结构的组合的光谱特性的耦合效应,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
进一步得到了热致变色薄膜跟光栅结合的优化组合。王卫杰等[12]研究了一种碳化硅薄膜/光子晶体结构的热辐射特性,利用RCWA方法模拟计算了该结构的热辐射特性,发现在结构表面界面处发生不同程度的电磁模态激发,致使其发射率在几个频段或方向有较高的值。得出结论为,通过利用不同电磁模态激发机理和相互作用,达到调控热辐射特性。该成果对于实现热辐射的调控起到了阶段性的进展。 热致变色薄膜微结构发展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936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