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有关手机成瘾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现状调查和影响机制探讨上,而且调查对象以大学生为主。随着统计手段的不断进步和一系列统计技术的成熟和推广,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把手机成瘾与其他心理变量结合起来考量,以探讨手机成瘾的内在心理机制。例如刘红和王洪礼调查了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即大学生的孤独感越高其手机成瘾程度往往越严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孤独感较强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手机游戏、手机上网等方式来缓解自身的孤独感[1]。除此之外,压力感也是导致手机成瘾的根源之一。胡燕红调查了大学生压力感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手机成瘾。个体的高压力状态容易导致对手机的依赖,这可能是因为手机的某些功能能够缓解个体的压力。除此之外,手机成瘾还与某些人格特质有关。例如王欢等人研究了大学生大五人格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手机成瘾程度高的个体其神经质倾向往往更高,严谨性和宜人性水平往往更低[6]。
关于手机成瘾的研究获得的研究成果支持了不同的心理因素、人格因素对手机使用的影响。总体的研究都是从个体特质、社会交往的角度说明解释的。另外,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管理的缺乏,也反映出个体易出现寻求冒险、即刻满足的冲动性倾向。因此,反映自我调节的一些心理变量,如个体的冲动性有可能对手机成瘾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大学生孤独感手机成瘾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9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