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节事活动的发展,节事研究也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国外的节事活动研究开始于1960s。西方最早从旅游的角度对节事活动进行研究,specialevent、sport、ceremony的文献分别在1961、1963、1966和1972年出现。1970年米歇尔根据不同的旅游节事活动风格进行了一个完整的划分,使不同种类的节事活动有了不同的主题划分,这是一场重大的贡献,通过对比研究Canada和UnitedStatesofAmerica的旅游节事活动,米歇尔的节事活动研究架构逐渐清晰。旅游节事活动的本质概念的探讨是在1984年的时候由里奇展开的,并在同年对出现的特殊事件进行研究并撰写专著。1990s以后,节日活动的研究变得愈加活跃。特别是近些年来,旅游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很少涉及文件的数量和参与程度。直到二十一世纪,节事活动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之后,从关注重大事件活动再到关注一般普通的事件和活动,从关注事件和活动的本身的运作规则,到专注于旅游节事活动的主办方(旅游目的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国内对于节事活动的研究才形成萌芽,相对来说,我国早期学术界和业界对旅游节事活动的研究比较零碎和简单。1995年吕政、王艳红等学者对陕西和山东等地所举办的节日活动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节日活动设计的一般相关性原则。1998年,朱培军对旅游目的地节事产业化和市场化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随着近十年的研究发展,国内对节事活动的调查和研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大趋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节事活动对游客的吸引因素,节事活动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节事活动的运营过程,旅游目的地的推介以及节事活动对目的地建设的影响等方面。2005年之后,国内业界和学界对节日的研究长期居高不下。同时对节事活动对目的地的促进作用和节日活动的更新和运作的关注也不断加强,并逐步关注到节事活动发展与目的地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上来。从国内外对节事活动发展的研究来看,学界和业界更多关注的是节事活动个案的研究:国家和城市这两种地域范围层面的研究较多;从对全域旅游和目的地建设方面来看:对其他相关性地域节事文化范围的层面研究比较少,特别是针对全域旅游建设下的旅游目的地的节事活动发展状况的调研比较少。
随着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对旅游产品创新需求的不断增长,旅行者的攻略经验和参与也日益受到青睐。节日自然成为众多游客最热门的旅游形式之一。(陈保霞,2013)。节庆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一定的推动效应(季群华等,2006)。是集中展示目的地特征、从多层次上传播目的地信息的特殊传播载体媒。(李宗诚,2007)。柳邦坤,刘敏怡(2015)以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为例,提出在举办活动时应该遵循市场化,质量化,个性化,有效化和品牌化的原则。此外,一些学者分别进行了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比如在北京、上海两地轮流举办的中国花卉博览会(罗迪英,2015)、鹤壁的民俗文化节
(陈保霞,2013)、亚洲锂都宜春(罗静,2011)、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宜昌(杨崇君等,2013)等等。。
2.课题发展趋势
归根结底,节日活动旅游活动是以经济手段挖掘文化价值的一种行为表现形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必然会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尽管中国整体旅游事业发展顺利,但仍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探索更有效的节日旅游活动的运作模式,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所造成的民族多样化也决定了我国旅游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不同的旅游目的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由于旅游目的地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尽相同,因此对这些不同地域文化的目的地节事活动开发的案例研究,尤其是对这些具体案例的探讨也就失去了其普适性价值,由此我们需要和其他旅游目的地的节事活动举办状况进行对比,这样才能通过量化分析,得出旅游目的地节事活动策划与开发的普遍理论和一般性发展规律,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才能够有更加充分理论更加科学的指导全域旅游建设背景下我国乡村节事活动建设的发展,并解决节事活动开发现状中存在的种种困境。 全域旅游节事活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0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