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国外研究和应用现状波特认为服务与制造之间的关系不是仅仅限于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后进行服务,它们可以在更高程度上进行跨界融合,其价值链模型可以说明服务是形成企业利润和创造企业价值的重要源泉,是保持和增加产品价值的一种必要活动。克里斯•奎因提出“以服务为基础的制造型企业”的概念,认为制造型企业应该生产出服务增强型的产品,这样才能够保持自身的长期竞争优势。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制造业的出发点不应该是生产出产品,而是生产出服务,顾客从购买到的产品中最终获得的是需求的满足。制造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就必须向服务的方向延伸,确立服务才是利润中心,而产品则是成本中心的原则。马第尼斯认为企业的制造部门和服务部门正在联手,生产出“融合产品和服务”的产品来获取新的竞争优势,企业中的制造部门与服务部门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二个部门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服务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制造型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越来越融入更多的服务,这种产品称为服务型制造产品。28579
在2007年,Heiko Gebauer把欧洲的制造企业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提出了在服务型制造中可以应用的四种策略,以及应用这些策略的侧重点。在2008年,Wendy Wander valk 提出,对于拥有不同的特征的服务模式的制造企业,可以进行协同,这样有助于实现持续不断的服务交换。同年,Bao Lidong 等人以web为基础,创建了制造资源扩展的服务模式,然后提出了基于web的制造资源产品的服务策略。在2010年,Jiaqi Yan 等人认为把服务作为中心,制造业之间能够通过相互协作提高企业服务的交流、发现、构和、创新。论文网
服务型制造国内研究和应用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的服务经济也在迅速发展,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产业结构也在逐渐形成。出于经济转型的需要,在国家层面上明确提出了要发展以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于2002年,中国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提出制造企业需要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在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江志斌,西安交通大学孙林岩、汪应洛和清华大学郑力等人把这种制造和服务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的制造模式定义为服务型制造。在2008年,汪应洛院士和郭重庆院士通过不同国家服务型制造的转型情况,提出我国在进行服务型制造转型时需要遵循的途径。在2009年,袭着燕,孙林岩,郑波,在组织结构和服务在产品系统中的比重两个方面,提出进行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路径模型。在2010年,李兆磊在分析传统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差别的基础上,提出进行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路径。赵晓雷从理论概念上将服务型制造定义为生产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的制造业产业形态,是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吴国升、程大中等人研究了产品服务化的发展。叶勤、郑吉昌等人对产品服务价值增值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蔺雷和吴贵生等系统分析了制造企业服务化增强的概念起源、发展现状及内部机制,并搭建了分析模型。2009年,周国华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型制造模式。2010年,李刚也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型制造模式。同年,汪应洛院士提出实施服务型制造是我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林建宗创建了协同制造战略服务平台,其中包括产品销售与服务、综合信息管理、采购与协同制造、产品设计与管理等。
当前,服务型制造涵盖了更为广泛的概念内涵,不仅包括面向服务的制造(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还涉及到以顾客为核心的价值增值取向。 服务型制造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