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国时期成书的《周礼•夏官》及汉代增补的《周礼•考工记》中,均有关于保持射箭飞行稳定的详细论述[4]。这是已知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有关对飞行稳定性的探讨。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对于射程和射角之间的关系,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这些只是对于弹道分析所进行的一些初步的概括。一直到17世纪30年代,在严格的数学力学基础上,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才得出了只考虑重力作用的真空弹道是一条抛物线的结论[5]。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第一个提出了在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空气弹道分析的解法[6]。17世纪50年代基于瑞士数学家L.欧拉在进行的空气阻力实验研究,他提出了适用于低速弹头( <250m/s)的弹道近似分析解法──欧拉解法,全世界都在广泛采用这种算法[7]。到了1920年代,数值积分法(如差分法、龙格•库塔法等)成为了人们普遍采用的较为准确的测量弹丸弹道的方法[8]。19世纪中叶,当许多国家开始竞相研究弹头的绕心运动。在此之后,旋转和摆动理论被先后创立,判定弹头飞行稳定性的准则也被确定了出来[9]。29462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外弹道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的进步,风洞的测试技术特别是开发,以及目标信道闪光摄影技术的进展,和摄影、计算机技术、激光、雷达、遥测、多普勒测速设备应用于弹头运动姿态和气动特性日益成熟,完整和准确,动态稳定性的判别准则被建立起来。到了5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发现,弹头的空气动力学在大迎角的条件下作用存在着严重的非线性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人们开始对于非线性稳定性理论进行相关研究。同时随着弹道测量技术的提高,开展探索新弹形的空气动力特性动力学,线性稳定性理论,弹道设计优化理论和弹头流场和进行其他深入的理论和数值分析,由于弹头气动力外弹道性能的快速测算在军事和航天航空应用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内外的相关部门都编制了功能较为齐全的程序,在改进或研发新弹型的过程中用于快速估测弹头气动外弹道性能。论文网
在气体动力工程估算方面,国内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做出了不朽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其中张文全、沈仲书、刘亚飞、李树常等众位专家学者系统全面的总结了气动力估算的方法,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兵器工业集团,各大相关科研院所的子公司都已有它们自己的气动工程估算软件,各个高校与之相关专业的教授、博士生、硕士生也做了相关方面的工作,目前,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针对不同弹形、不同气动布局的计算方法或有参考意义的估算方法,为后人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作用。 弹头飞行稳定性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