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二氧化碳是一种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灭火剂,价格低廉,获取、制备容易,其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因而,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而从周围吸收部分热量,起到冷却作用(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作用)[2]。5503
二氧化碳灭火剂的缺点是其窒息作用对人体有致命危害,其最小设计灭火浓度(34%)大大超过了人的致死浓度,危险性极大;故当二氧化碳应用在经常有人的场所时,应加强疏散设施设计,确保在气体释放前,人员能够迅速撤离现场[2]。二氧化碳按储存压力的不同分为高压、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当二氧化碳喷射时,使得周围环境温度大大降低(“激冷”现象),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成为极浓的水雾(“结露”现象),会对昂贵的电子设备造成严重的污损。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碳及碳酸,足以对磁介质造成危害。应当根据保护物情况选用,并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设定灭火设计浓度、喷射时间和浸渍时间。灭火剂以干冰储存,干冰又能直接升华成气体,在升华的过程中,气体体积成千上万倍的剧烈膨胀,对输送管道带来严重的破坏,使管道发生冷脆而断裂,对人员和保护区形成伤害和破坏[2]。所以,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对经常有人停留或工作的场所,不可设计、使用。
2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毕业论文
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是由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气体,由于这些气体都是在大气层中自然存在,且来源丰富,因此它对大气层臭氧没有损耗(臭氧耗损潜能值ODP=0),也不会对地球的“温室效应”产生影响,更不会产生具有长久影响大气寿命的化学物质。混合气体无毒、无色、无、无腐蚀性及不导电,既不支持燃烧,又不与大部分物质产生反应。IG-541混合气体灭火机理属于物理灭火方式。混合气体释放后把氧气浓度降低到它不能支持燃烧来扑灭火灾。通常防护区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和小于1%的二氧化碳。当防护区中氧气降至15%以下时,大部分可燃物将停止燃烧。
对于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因其灭火效能较低,以及在高压喷放时可能导致可燃易燃液体飞溅及汽化,有造成火势扩大蔓延的危险,一般不提倡用于扑救主燃料为液体的火灾[1]。
3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在常温下气态,无色无、不导电、无腐蚀,无环保限制,大气存留期较短。灭火机理主要是中断燃烧链,灭火速度极快,这对抢救性保护精密电子设备及贵重物品是有利的[5]。七氟丙烷的无毒性反应(NOAEL)浓度为9%,有毒性反应(LOAEL)浓度为10.5%,七氟丙烷的设计浓度一般小于10%,对人体安全 。其特点具有良好的清洁性(在大气中完全汽化不留残渣),良好的气相电绝缘性及良好的适用于灭火系统使用的物理性能。20世纪90年代初,工业发达国家首选用七氟丙烷替代哈龙灭火系统并取得成功 。
七氟丙烷的毒性及致癌问题,目前国际学术界有争论,七氟丙烷在灭火过程中分解出的氢氟酸虽为弱酸,但其具有特异的腐蚀性,对特定物质可造成很大的损害[5]。同二氧化碳一样,七氟丙烷在喷射时喷嘴处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水分冷凝,成为薄薄的水雾,造成一定的危害。FM200灭火系统随着火灾规模和喷放时间的越长,产生的HF浓度越高,对精密仪器和设备的酸蚀作用越强,对人的皮肤腐蚀作用随之增强。同时,因FM200在喷放时产生“白雾”具有腐蚀性,在人员疏散的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对臭氧层不破坏,但在大气中存活寿命较长,对全球温室效应会有较大影响,美英等国已将其列入受控使用计划之列,不宜作长期替代物考虑。但按我国现有实情,该气体灭火系统现在仍有一定的使用率。 气体灭火系统发展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