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射装置的产生弹药的发射是弹药有效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发射过程中,火炮等发射装置会承受恶劣的发射冲击,冲击可能会毁坏弹药组件以及火炮部件。为了研究发射过程,通常的方法是进行靶场实验,但是靶场试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且危险性很大。因此人们想到了实验室试验,运用气体炮进行实验室模拟。运用高压气体作为工质,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气体炮的参数,比较真实地模拟火炮弹药系统的膛内过程,而且发射装置的可重复使用性好、经济性好、安全性高。32961
2随行装药内弹道理论研究
我们知道常规装药的火炮,发射药散布在整个弹后空间,伴随随弹丸在膛内运动,弹丸后面未燃烧的固体火药,将在火药气体的推动下沿着膛内流动,这个时候身管膛底和弹底之间的空间形成了一个近乎满足拉格朗日假设的压力分布,这一压力分布占了推动弹丸运动压力的一大部分。在前面所说的背景下,出现了随行装药技术,其基本假设装药随着弹丸一起在膛内运动,燃气从弹丸的底部排出,从而改变弹后空间压力的分布,在弹后空间和膛压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弹丸的运动速度。由于随行装药点火燃烧在整个火炮内弹道过程中的独特性,有必要开展随行装药内弹道过程的理论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它可以在与常规装药技术相同的装药与弹重比的条件下,大幅度地提高火炮的弹道效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炮口速度。
人们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最终发现随行装药的原理是成立的,可是技术难度很大。目前国内外随行装药方案主要有三种途径,即:液体药随行方案、固体药随行方案和串联随行药室方案。下面着重介绍固体随行装药方案和串联随行装药方案。论文网
(1)固体药随行方案
固体药随行装药就是指组成随行装药结构的主装药和随行药均采用固体火药。采用随行技术将火药固定与弹丸的尾部,使其随弹丸一起运动。
九十年代,法德弹道研究所的米希尔和迪特博士在研究燃烧转爆轰的过程中发现,多孔硝胺火药床在从燃烧转向爆轰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稳态的爆燃阶段。他们将这种稳态爆燃技术引入随行装药中,并在30mm火炮上进行了射击试验,弹丸初速可提高40%-60%,但膛压也大幅度地增加。国内在“八五”期间安排了固体随行装药的预研课题,进行了粘接、包容、阻燃药筒携带、强行机械携带四种方案的大量试验,其中强行携带片状药仁的方案有一定效果。
综上所述,从国内外研究状况来看,固体药随行方案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去研究解决。
(2)串联随行药室方案
这种结构不同于一般随行装药,它由两个药室串联组成,第一药室和第二药室之间用活塞隔开,当第一个药室燃烧达最大压力值而接近燃烧结束时,第二药室被点燃,形成一种接力原理,使弹丸得到更大的速度。德国人在这方面曾做过很多研究。目前,俄罗斯准备在新一代的坦克炮上采用这种推进技术。列宁格勒机械学院研究人员在23mm火炮上进行了大量试验,在弹重40g,活塞质量350g,第二药室装药量为70g,最大压力为400MPa条件下,弹丸初速可达到2300m/s。但这个方案的严重性在于附加活塞质量较大,结构复杂,按他们计算,以120mm坦克炮为例,用于射击的弹丸大约为6kg,但附加活塞则要达到70kg以上,因此这种方案也是一般火炮系统专家难以接受的,工程化前景渺茫。
综观几十年国内外研究状况,随行装药原理是成立的,但技术难度很大。尽管国外在高燃速火药研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在随行药燃速控制、随行药点火延迟、随行结构可靠性等方面均未取得技术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良好的进展。 行装药内弹道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