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综述 1.教师期望与课堂教学公平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是最早研究教师期望理论的人,1968年他们展开“发展潜力”的测验,通过实验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会寄予一定的教育期望,并根据不同的期望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之间将会出现“两极分化”:得到较高期望的学生会像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较高的成绩,反之,得到较低期望的学生成绩则会下降,学生的成绩和行为会越来越接近教师原来对他的期望,教师期望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判断和自我实现[ ] 34868
此后,又有其他的学者对他们的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古德和布洛菲通过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性别、外貌、语言以及他们的初期课堂表现会让教师对学生形成“第一印象”和“刻板印象”,而当这两种印象逐渐转变成为不恰当的教师期望时,就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对待,最终影响课堂上的教学公平。论文网
2.师生互动与课堂教学公平
哈格里夫斯曾指出: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无法避免的,而教师与学生在互动的权力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般来说,教师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具有主动性,可以强迫学生对活动情景的界定。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活动,形成对他们评价、分类和标记的印象,并依据这些印象对学生展现出不同的反映。[ ]课堂互动的差别对待可能会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学习动机、学习归因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学业成绩,导致教学不公平。除以上两种观点以外,还有的研究认为:性别差异、人际关系以及学校课程,也会对课堂教学的公平产生影响。
(二)国内研究综述
1.课堂教学公平的内涵
徐建慧认为,教学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认知水平、家庭背景、个性等各方面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 ]郭元祥认为教学中的公平主要体现为对待上的公平: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公平和师生关系中的公平。[ ]还有其他观点认为:教师应该持有正确的学生观和公平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排座、提问等课堂教学资源的分配时不偏袒、不歧视任何学生;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时做到公平、公正。[ ]由此,课堂教学公平不仅仅强调要一视同仁的对待学生,更加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堂教学不公平的现实表现
从课堂教学空间资源来看,由于班级规模的限制,学生座位安排大多为“秧田式”,教师在安排座位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倾向于将那些成绩好、表现优异的学生安排在教室前排,而把那些成绩较差的、所谓的“差生”放在后排。这样的安排,就使得有些学生不能获得平等的课堂空间资源。
从师生交往来看,主要表现为在互动对象、内容、方式等方面因学生成绩不同而造成差异;因学生担任的职务或在班级中地位不同而造成差异;因学生的性别、性格而造成差异。
从当前的教学评价来看,仍然多以传统的评价模式评价学生,评价的标准、方式和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合理性,不能满足促进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的关注点依然在学生取得的学业成绩上,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地、综合地评价。
3.课堂教学不公平的原因
首先是教师的个人因素,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影响着学生能否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 ]其次,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他们的发展受到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也真实地影响着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范围和程度,影响着能否受到公平地教育。[ ] 课堂教学公平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3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