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路网络方面的问题,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大致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对道路网络的优化和方法进行评价研究;(2)探讨道路网络对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影响;(3)统计分析道路网可达性格局及演变与经济系统的关系。对道路网密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道路密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其次是对道路交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然后是影响道路网密度的各种因素。聂伟运用系统分析、定性定量等方法对道路网络优化及其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环型多功能型整体发展思路[6]。刘世梁、温敏霞、崔保山等人利用缓冲区分析、对比分析和情景分析,研究了道路与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关系,揭示了不同道路类型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7]。魏伟、石培基、脱敏雍等人分析了甘肃省道路网密度分布特征与人口密度、GDP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道路网依赖-偏好指数[5]。宋成豪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讨论,展开对道路网密度的研究,分析了影响道路网密度的交通需求因素、交通供给因素和经济因素[8]。42697
近年来,由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道路建设在飞速发展,城市道路网规划理论体系已经相对完善。20世纪70年代,欧洲学者依据经济和土地的发展态势构建了公路网里程模型。此外,日本有关人士发表国土系数理论,提出道路长度与该范围的交通需求成正比,道路密度应与人口的二次方根成正比[9]。论文网
在应用GIS研究道路密度时,很多学者都是采用可达性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且以路网密度指标体系研究、道路网评价、道路网络通达度等为主,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尺度领域,以县级行政区等小尺度为研究对象的非常少[5]。而县级行政区是行政管理的完整基层单位,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研究县级尺度的路网密度对土地利用、城市规划与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10]。
参考文献
[1] Bureau of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M].Publication BTS99-04. 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1999.
[2]范科红,李阳兵,冯永丽.基于GIS的重庆市道路密度的空间分异[J].地理科学,2011,31(3):365-390.
[3]杜国明,张树文,张有全.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7,26(2) :383-390.
[4]宋鸿,罗进锋.山地城市道路网密度评价方法 [J].公路与汽运, 2013(6):47-50.
[5]魏伟,石培基,脱敏雍,王雪平,王旭峰.基于GIS的甘肃省道路网密度分布特征及空间依赖度分析[J].地理科学,2012,32(11):76-78.
[6]聂伟.都市圈道路网络优化及其评价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7]刘世梁,温敏霞,崔宝山等.道路网络扩展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 (9).
[8]宋成豪.标准路网条件下的道路网密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3.
[9]陈梦媛.基于GIS的镇江市道路空间分布特征分析[D].江苏师范大学,2015.
[10]蒋天颖,华明浩,张一青.县域经济差异总体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化研究-以浙江为实证[J].经济地理,2014(4).
[11]邳州市统计局.邳州市统计年鉴(2014),2016.
[12]沈建武,吴瑞麟.城市道路与交通[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04-105.
[13]石民丰,黄玮,郭巧梅等。基于GIS的武汉市道路密度空间分异特征[J].地理空间信息,2013,11(3).
城市道路网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43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