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和谐即是指个体能实现并保持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协调一致,从而保证自己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一种身心协调状态[20]。1自我和谐的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自我和谐理论,如Lecky 自我和谐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概念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步成型的,同时形成的,还有个体独有的思想体系——自我概念[21]。Rogers 承认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他认为当个体在现实与理想方面出现矛盾时,个体是能够协调自我认知,并主动寻求方法以度过当前不不协调阶段的,并在此基础上得以升华[21]。
通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国外学者将自我和谐所具备的特点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个体能明确自身的需要及动机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妥善的利用;二是认识并接纳自我,且在此两者的基础上,完成对自我的飞跃;三是当个体处于两难境地时,能做出合理的选择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四是个体能区分现实与理想,正视并接受现实;五是个体能妥善处理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与他人和谐相处;六是个体在人格方面的健全以及身心协调一致的状态。43416
2 自我和谐的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自我和谐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二十世纪,然而发展迅速,多集中在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上^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近年来,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自我和谐现状。如姚琼关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的调查表明,不同性别、专业、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其自我和谐存在差异,而在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却很小。[22]。王丽君则认为,性别、专业、学校类型等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度影响不大,现阶段的大学生自我和谐整体呈现出一种正偏态分布趋势[23]。
第二,自我和谐的影响因素。 王登峰、崔红选取了社会人士为对照组,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人格展开了调查论文网,发现自我和谐与人格存在显著相关[24]。桑青松、葛明贵、姚琼三人调查了自我和谐、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三个因子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这三个因子之间的联系密切,且生活应激与生活满意度这两个因子可以用来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25]。
自我和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4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