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20-02-20 09:58来源:毕业论文
国外的研究成果综述 1932年,Berle和Means对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进行研究,并发现在公司股权分散的情况下,没有股权的公司经理与小股东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这使公司的绩效无法

国外的研究成果综述 1932年,Berle和Means对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进行研究,并发现在公司股权分散的情况下,没有股权的公司经理与小股东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这使公司的绩效无法实现最优化。45128
1983年,Demsets则指出无论是分散的股权还是集中是股权结构与企业几下都不存在任何关系,即系统性的对应关系。
随后,Holderness和Sheehan(1988)则通过对拥有绝对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与股权非常分散的公司的业绩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之间业绩并没有显著的区别,于是认为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无相关关系。
Jensen和Meckling则从股东分类的角度,将股东分为内部股东和外部股东,内部股东即为所有者兼经营者,外部股东即资本提供者,通过分析得出了代理论,内部股东比外部股东更有利,提高内部股东持股比例能有效地对公司管理层产生管理激励作用论文网,降低管理成本,实现更高的公司价值。
1986年,Shleifer和Vishny提出了与Demsets想法的结论,认为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启用了绩效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1999年,我国孙永祥和黄祖辉通过对不同股权结构对公司四种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影响作了理论分析,得出这样一个假说,即与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的结构相比,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总体而言最有利于治理机制的作用发挥。之后,宋力和韩亮亮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
2006年李维安和李汉军对1999至2003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公司第一大股东所持比例与公司绩效并不呈线性关系,在持股比例不同的情况下,持股比例低于20%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当大于40%时,两者呈正相关,当比例在20%到40%之间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呈倒U关系,同时第二至第十大股东之和越高,绩效越好,非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对控股股东和公司经营治理监督的动机越强。
2006年,梁彤缨和曹剑辞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的描述性分析,得出结论,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程度呈下降趋势,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流通性不断增强。
张纯和方平(2009)把2005至2007的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用SAS软件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曲线关系,对股权高度集中和过分分散的民营上市公司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并且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提出了股权激励制度和培育非国有的机构投资者来改变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张宗新,孙晔伟(2001)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治理效率的丧失。与此对应,股权结构的优化,对法人治理结构的重构、内部人控制的控制、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强化具有明显的正效应。
本人对研究课题的启发
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优化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由于股权结构优化对企业的绩效、治理、激励机制、内外部控制、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在目前的发展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股权结构的优化问题。由于股权结构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股权结构的优化需结合公司控制方式、治理机制、公司价值和企业融资等多方面来考虑。 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4642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