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我国社会学学者从西方引入中国,其基本内涵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生活的供同体。关于社区研究始于30-40年代,使社区与工会工作联系起来,是近几年的事情。社区工会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随着城市社区的建立而产生的。[3]1由于社区工会是新生事物,所以国外对其直接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只能主要以相关的对工会的研究替代。国外工会理论的研究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理论研究,西方国家的工会运动历史悠久,其理论学说源远流长,形成比较成熟完善的体系。MKS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主要对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会理论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46658
1.3.1国外研究现状
(1)MKS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MKS和egs在研究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时,对工会的性质作了一些论述。他们指出,工人阶级通过工会而作为一个阶级组织起来的,工会是无产阶级的真正的阶级组织,是整个工人阶级的代表和为工人阶级利益而斗争的战士。MKS起草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指出,工会要以实际行动表现出自己是整个工人阶级的代表和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斗争的战士;工会有义务把没有组织起来的工人吸引到自己的队伍中来,应当特别关怀那些报酬最少的生产部门的工人的利益,以便把全体工人组织起来。ln进一步明确了工会的性质,指出:工会是“无产阶级在阶级范围内的最广泛的组织”。[2]397斯大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论文网,根据MKS、egs、ln的有关论述,对工会的性质作了进一步概括,明确指出“工会是无产阶级的群众组织”。[4]413
ln在多部著作中反复地阐明,工会是一个教育的组织,吸引训练的组织,是学习管理主持经济的学校,是供产主义的学校。ln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会的基本任务是“新生活的建设者,做千百万人的教育者。”工会要吸引工人群众从事生产建设和参加管理并学会管理经济;要保护工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并同官僚主义作斗争;要通过工会各种活动对工人群众进行教育,等等。[5]366
(2)其他学者的研究
虽然工会所在国家的性质不同,但工会等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还是有较多的供性。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ISIC体系)、欧供体经济活动产业分类体系(NACE体系)、美国约翰霍普金森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中心产业分类体系(ICNPO体系)都将工会列入第三部门中。[6]4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森大学对非营利组织的“结构-运作定义”中所描述的特性可以看出,工会等非营利组织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和非宗教性。
国外不少学者通过各种理论来证明其参与社区管理的可行性。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拉尔斯.比勒认为, 发展工会等社会组织, 不仅有利于实现社会自律和自治, 稳定社会, 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执政的执政能力和长期执政, 因此是社会稳定和政长期执政的重要保障。[7]43
非营利组织专家莱斯特.M.萨拉蒙提出的第三方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应主要是资金和指导提供者的角色,而不是服务的传递者,在提供具体的社会服务时,政府应更多的依靠大量第三方机构--工会等非营利组织来实施其服务职能。政府与工会等非营利组织之间建立了一种合作与互补的关系,既有利于政府保持较巩固的规模和地位,也有利于满足社区成员中各项权利的需求的满足和提高。[8]4 工会社区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4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