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货币国际化首先要研究什么是国际货币。Cohen(1971)最早从货币职能的角度阐述国际货币的概念:货币的国际职能是货币国内职能在国外的扩展,当私人部门和官方机构出于不同目的将一种货币的使用扩展到该货币发行国以外时,这种货币就发展到国际货币层次。Tavlas(1997)认为,当一种货币在没有该货币发行国参与的国际交易中充当记账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时,该货币就国际化了。Hartmann(1998)对国际货币的不同职能进行分类,支付手段、记账单位、价值储藏手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国际货币的定义。7886
对于货币国际化,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定义:
一、从货币职能的角度进行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突破国别限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中行使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贮藏手段等职能(陈雨露等,2005)。
二、从国际化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徐明棋(2005)将货币国际化分为三种形态: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汇价关系为初级形态;中间形态的货币国际化是指经常项目或者资本项目以适当的方式开放;而高级形态的货币国际化是成为全球其他国家的储备资产。
三、从广义、狭义角度对货币国际化进行区分。当一国的个人和组织接受或者使用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备,主权货币在本国之外发挥这三种职能的情形,就是广义的货币国际化;狭义的货币国际化则只限于对第三国货币的使用(周林等,2001)。
综合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货币和货币国际化之间存在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即货币国际化是形成国际货币的过程,国际货币是货币国际化运动发展的结果。本文作者从国际货币的结果出发,认为货币国际化就是一国货币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储藏职能扩展到货币发行国以外的过程。
1.2.2 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
对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集中在经济实力、贸易规模、金融市场、货币开放度公信力、历史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
(一)从综合国力方面分析货币国际化。安德鲁(1961)认为,货币国际化是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竞争过程。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了货币竞争能力的强弱和生命周期的长短。Mundel1(1983)和小原三代平(1984)强调了政治、军事力量对货币国际地位的巩固作用。黄梅波(2001)利用欧元与美元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几个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因素、政策因素。作为货币国际化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因素通过一国的经济实力、该国货币的稳定程度等来形成影响。
(二)从国际贸易角度来分析国际货币。Gerald P.Dwyer Jr.和James R.Lothian对中世纪之前及13世纪的国际货币史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17世纪之后的国际货币、共同货币及货币联盟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其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三)从金融体系结构、汇率市场化方面分析国际货币。Kenen(1981)指出,货币国际化需要有令人满意的货币供给条件,只有资本的自由流动才能够创造货币国际化所需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是决定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关键性因素。刘竞(2002)认为汇率市场化主要有四个原因:现阶段中国的贸易顺差逐年减少,要求人民币汇率自动下浮来增强我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增强国内金融和实体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从而改变贸易顺差减少的局面;在国内外经济双平衡方面,外资直接投资在我国获取人民币利润后,若兑换成外汇汇出,将造成资本大量流出,甚至可能引发货币外汇危机;在外经贸的发展方面,开放经济环境下,缺乏弹性的汇率安排必将使国内的经济稳定经常遭受来自国际收支方面的冲击;长期的资本管制导致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外汇管制措施也不可能持续有效,随着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简单的外汇管制措施将难以保证效果。文章进而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劣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货币国际化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6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