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与我国尚停留在起步阶段的对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不同,国外学者在这方面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后直至现在,国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重点就集中到了与实际企业操作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研究大方向上,例如在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研究课题中,近几年的研究就围绕调查总结存在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企业的共有特点、一般影响披露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因素、修正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质性缺陷等问题展开,有很多细致、深层次的挖掘研究。69907
另外,还有学者利用主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的分析方法,从公司财务特征、公司审计特征和公司其他特征三个维度为切入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打破了一贯以规范研究为主的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方式。
由此可见,国外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不再浮于表面,研究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不仅是传统的规范分析,即笼统的理论知识分析,而是尽可能的从可以入手的各个视角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对不同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案,这正是我国研究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借鉴的地方。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起步时间均较晚,首次明确提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是在20世纪80年代,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这之后,我国才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探索。目前,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默默关注着,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的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涌现出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优秀的学者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研究结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论文网
从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的关系这方面来看,阎达五、杨有红(2001)的观点是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中心,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要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另外,内部控制的目标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公司治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不断变化的,最终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杨有红、胡燕(2004)认为,要想克服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性,需要处理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两者的关系,要明确两者在思想上是来自于同一个源头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性,若要让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就要求创新的公司治理机制,既能对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新的规范要求,又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执行。
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动态研究着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内控制度的研究不能仅仅进行静态方面进行理论研究,还要从整体的发展研究,才能总结经验教训。要明确内部控制制度是不断发展和变迁的、动态的,正如杨娟(2014)认为的,在研究这一制度时,我们要先梳理一下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以此加深对内部控制制度研究的理解,从而能对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而张丽丽、汪林生(2013)认为我国现阶段内部控制制度的变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变迁,具有一定的渐进性,要完善这一制度就要改变目前政府主导的变迁模式,转而实施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的模式,让企业能够从内部自觉主动的改变现有的内控制度;程安林(2015)也认为,内控制度的变迁演化要靠外部的监管和企业的内部需求两个方面互相协调,共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设计及运作。
从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方法来看,较为传统的大多是是进行规范分析,也有少数学者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如:吴粒、滕丽丹(2005)认为,公司的治理结构同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率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效率。苏秀花、赵息(2013)认为,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制度环境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内部控制指数偏高,因而内部控制制度在这样的地区有较高的运行效率。 内部控制制度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7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