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的同伴关系研究开始较晚,主要受到中国1983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的影响,在研究初期大多借鉴国外经验进行本土研究。研究的方向大多是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同伴关系的培养的研究。
在同伴攻击方面,张文新对幼儿园小、中、大三个班的观察发现,工具性攻击占总数的51。9%;敌意性攻击占总数的48。1%。1986年叶玉华国外学生同伴交流的积极性。潘杰在1989年研究了女生和男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表现的特点。王小英和扬丽珠1994年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交往水平会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而提高,并近趋稳定[6]。
2011年,Chen等人对中国农村3-5年级820名小学生进行了针对害羞与敏感、不合群与社会性发展、学业成绩、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合群与社会性发展、学校表现、心理问题相关;害羞预示着适应的良好。说明了中国农村文化在儿童社会行为意义时扮演的角色[7]。
小学生同伴关系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8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