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碱金属碳捕集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2)

时间:2022-08-18 22:25来源:毕业论文
试验中CO2脱除率仅为30%-60%左右。放大系统,碳酸化床增大为高13。5m,内径75mm,再生床增大为高2m,内径0。25m,通入模拟烟气进行50个小时的试验,CO2脱除
打赏

试验中CO2脱除率仅为30%-60%左右。放大系统,碳酸化床增大为高13。5m,内径75mm,再生床增大为高2m,内径0。25m,通入模拟烟气进行50个小时的试验,CO2脱除率约为80%,但通入真实烟气使其稳定运行2个小时,CO2脱除率仅约为70%[19]。

图3  “碳酸化-再生”双流化床脱碳系统

4  国内的相关研究

就国内而言,对钾基固体吸收剂脱除CO2的机理的研究较为系统深入的是东南大学,他们利用如图1。4。4所示的小型鼓泡流化床实验装置,综合研究了钾基吸收剂的微观结构和碳酸化反应特性,其中钾基吸收剂的载体为活性炭、粗孔硅胶和活性氧化铝,试验发现载体为活性炭和活性氧化铝时,吸收剂脱碳性能优越。他们分别在活性炭和活性氧化铝上负载了K2CO3、K2CO3·1。5H2O和KHCO3,不仅微观结构得到改善,而且碳酸化反应特性表现优越,总碳酸化转化率达到90%以上。负载于活性炭,三者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活性组分在活性炭表面分布不均匀,大多形成容易流失的团聚物;而负载于活性氧化铝,活性组分都变成K2CO3,少部分微小的颗粒均匀分布在活性氧化铝表面,大部分活性组分存在于载体内部,比较稳定,不容易流失[22]。他们在这些研究基础上优化,发明了高活性高强度的K2CO3/Al2O3吸收剂。本设计采用的吸收剂就是这种K2CO3/Al2O3吸收剂。

碱金属碳捕集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9801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